第435章 一篇文章(第2/2页)

第二天,左少阳把煎好的新药用砂罐装了,上班的路上给牛把式家送去了,依旧是三天的量,届时再煎新药。而左贵老爹则去了瞿老太爷和乔老爷家辞别,又到车行雇佣了一辆马车回合州。

次日一早,得了信的人都来送行,喝了饯行酒,左贵老爹带着丁小三,乘马车出城往合州去了。

苗佩兰高高兴兴搬到了左家新宅里,跟白芷寒两人住一屋有伴。苗佩兰身有武功,力气又很大,有她在家,再加上小松鼠黄球,左少阳上班就放心多了。

……

太医署皇城皇城医馆。

太医令何泽刚刚给一位皇亲国戚看完病送走了回来,门外一名小吏送来一叠文案,是有各地报上来的各种文书。

何泽伸了个懒腰,拿起一份文书随意翻了翻,都是夸夸其谈宣扬功绩的陈词滥调,扔到一边,又拿一份翻阅着。

突然,他被一个名字吸引住了──左少阳!

翻回封皮看了看,是东南医馆通报的材料。标题写的是:“廉价祖方治愈数年中风沉疴”!内容写的是东南医馆新任医正左忠少阳,使用每剂药仅二三十文的祖传秘方,替牛把式治好了患病长达两年的中风偏瘫。如今牛把式已经能下地自由行走了。

何泽脑袋立即翻江倒海地倒腾起来。

整个太医署只有他何泽知道,这位左少阳是权臣杜淹亲自推荐参加医举的。能得到这种殊荣,要么是心腹,要么是很有来头的。左少阳的背景何泽知道很清楚,只是一个合州的小郎中,当初战乱,因为拥军,曾获得了赵王爷李元景的嘉奖。此外没有什么来头。杜淹亲自推荐他,肯定不是看在赵王爷面子上,因为赵王爷如果要推荐左少阳,他自己便可以直接推荐,用不着拐弯抹角通过杜淹来做这件事。所以,左少阳很可能是杜淹的心腹之人。

现在,他到了东南医馆没几天,东南医馆便报上了他这么一个很有震撼力的医案通报。说不定便是杜淹的人暗中给东南医馆的人打了招呼的。要不然,东南医馆廖医监那个势利眼,绝对不会随随便便就把新人往上推荐的。就算这新人真的有什么秘方治好了大病,在廖医监眼中,也是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而现在左少阳去了没几天,便报上这样一篇文章来,只能说这老家伙得到了杜淹的点拨了!

他却不知道,廖医监不是得到杜淹的点拨,而是被萧芸飞用永嘉公主的名号威胁了,以为左少阳是永嘉公主的人。

何泽自以为想通此节之后,便开始琢磨这件事该怎么办了。按照常理,下面报上来的文件,他看完了扔一边就行了,觉得好的有价值的,才会往其他医馆转发,特别好的,才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太常寺领导审阅。但是,这必须非常有价值的或者大有来头的文章才行。而这一篇报告,便具有了这样的价值。

唐朝没有什么学术刊物,想写学术文章只有两个途径,要么自己掏腰包出书,要么通过衙门公文形式转发。前者因为印刷术和造纸术跟不上,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后者,要以公文形式转发,则是一种难得获得的高级待遇了,只有那些有声望有名气的老大夫才有这种荣耀,而新近后学特别是刚刚到岗的这些小年轻,一般是不可能享受这个待遇的。

当然,如果这个小年轻有足够强大的后台,那就另当别论了,做何泽眼中,左少阳便已经具备了这种条件。

唐朝太医署相当于现在的卫生部加皇家医学院加首都医院的角色,不仅有医疗功能,还负有领导全国各地州县医学的职责,有指导下级医馆业务的职权。

太医署以自己的名义转发下面上报的医学文章,可分这样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就在太医署内部传阅,第二种是转发到京城太医署直辖的五个医馆,第二种是转发到京城所有医馆,最后一种,是对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章,则可以转发全国部分州县甚至所有州县的医馆和医官,并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太常寺。

当然,最后一种是相当露脸的事情,没有一般的关系是绝对不成的。当然,文章本身也必须要有足够的学术价值,要不然,转发下去让人笑话,那也是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