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7 叶利钦与苏联的解体

毋庸置疑,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之间的争权夺利几乎是苏联解体的最重要因素,尤其是在解体最后阶段的1991年,叶利钦在这场斗争中占据了主动。在此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可以比作是一名守卫者,但他却没有很好地保护住委托给他的财产,而这个财产却是极其珍贵的,这就是政权、党和国家。人的生命对于戈尔巴乔夫来说有最重要的意义,因此他只是虚张声势,将手中的武器不时拿出来挥舞几下,但他却不敢使用它。戈尔巴乔夫并不认为叶利钦和其他民主派是需要枪毙的危险的敌人。叶利钦是进攻的一方,但他当时并没有掌握任何兵权,完全是作为政治家在行动,而正是这位政治家取得了胜利,尽管他当时并不很清楚,斗争是为了什么、他最终将把这场斗争引向何方。

叶利钦从不否认他是别洛韦日协议的倡导者,但他从不认为自己对苏联的问题和苏联的灭亡负有任何责任。他总是强调,在白俄罗斯维斯库利签署协议的各国领导人只是确认了苏联灭亡这个事实。按照叶利钦的说法,苏联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当时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叶利钦一直将苏联灭亡的责任推到"苏共的保守派"和戈尔巴乔夫的身上。同时,叶利钦从未对苏联和苏共的解体表示过遗憾和惋惜之情,对于他来说,这种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体制并不值得他去捍卫和坚持。叶利钦从不掩饰他对权力的欲望,而我认为这种欲望是非理性的,这也正是我始终反对叶利钦的原因,我自从在莫斯科市哈拉绍夫斯基区开展竞选苏联人民代表活动以来就一直反对叶利钦。

叶利钦反对戈尔巴乔夫的斗争在最初几年只限于苏共党内,在1986~1987年间,这场斗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叶利钦及其支持者反对利加乔夫和"保守派"的斗争。戈尔巴乔夫同样也受到来自党内"保守派"的压力,因此他尽管保留了叶利钦的高级领导职务和苏共中央委员的地位,但是他仍对叶利钦说:"我不会再让你参与到政治中来。"而叶利钦在1989年又重新回到了政治中来,这时新一轮的社会浪潮已风起云涌。但在1990年5~6月之前,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的公开对抗仍然像过去一样只是限于苏维埃体系的内部。叶利钦按时出席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并经常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他当时还主管建设和建筑设计委员会的工作。叶利钦在领导跨地区议员团和民主纲领派的工作时,他从不放过戈尔巴乔夫所犯的任何错误和失误,并对其进行攻击。无论是戈尔巴乔夫,还是卢基扬诺夫,他们都没有对"叶利钦帮"及其本人开展任何具有实际意义的政治斗争,尽管这样做的理由很充分。戈尔巴乔夫在党内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消极令我本人感到不可理解。

到了1990年初时,在老百姓和许多苏联人民代表的心目中,戈尔巴乔夫的形象就是一个软弱无能的领导人,他说话滔滔不绝又非常不清晰,他没有能力采取果断措施。与戈尔巴乔夫相比,叶利钦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则是果敢有力而又富有魅力的领导人,大家认为他是有能力整顿国家秩序,消除贫困,打击犯罪和滥用职权。叶利钦巧妙地利用民众的情绪,经常参加各种公开活动和演讲,尽管他还没有形成任何明确的政治和经济纲领。

1990年3月叶利钦进行了一次带有宣传色彩的欧洲之行,目的是介绍自己所写《叶利钦的自白》一书,该书于1989年在苏联出版,后被译为多种文字。叶利钦访问了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等欧洲六国。我5月份正在意大利参加意大利共产党代表大会。我在会见记者时,他们提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关于叶利钦的:"叶利钦是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政治家?"西方社会在迎接叶利钦时并没有表现非常兴奋,而对于那些支持戈尔巴乔夫的西方政治家来说,叶利钦显然是一个危险的人物。大多数西方政治家普遍认为,叶利钦是个过分粗鲁和不可预测的人,叶利钦在俄罗斯越来越高的威望使他们感到不安。有许多关于叶利钦的文章,但大都是批评性的,比如英国记者约翰·洛伊德这样写道:"叶利钦的生平经历让人感到震惊,读过他的书会产生这样的忧虑:苏联不可能创造出政治阶级。叶利钦说自己反对戈尔巴乔夫,但是在他的书中却既看不到任何行动纲领、批判性分析,也看不到对国家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的任何有益的思考。叶利钦的惟一武器就是对特权的煽动性的批判,对此问题他讲得很好。此外,叶利钦极力标榜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人民的朋友,然而不少政治家都比这位朋友更值得人民信任。叶利钦未来很可能成为俄联邦总统,他占据统治地位之后,将朝自己的对手反戈一击。苏联,至少是俄罗斯,可能迟早会有一天落人这个狡诈和虚荣的人的手中,此人对权力充满了无穷的欲望,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然而他的简历并不能使人相信,俄罗斯并不会因为这个人的出现而有所好转。"约翰·洛伊德发表这番悲观的推想的时候,叶利钦还只是苏联和俄联邦的人民代表,还只是国家反对派的领导人,并没有成为整个俄联邦的领导人。与此同时,美国的观察家和苏联问题专家对叶利钦的政治动向也表现出关注与担忧,1990年5~6月出版的(共产主义问题》杂志上写道:"很难说清叶利钦属于哪类人,自尊心极强的他在其拥护者眼中是苏联富有活力、果断、正直的领袖,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傲慢自大、不可预测、善于蛊惑人心,是苏联版的胡安·庇隆。但是他却迎合了苏联绝大多数老百姓渴望强人领导的心理需求。叶利钦的立场经常变幻不定,相互矛盾。"如果1990年初苏联国内没有形成民主反对派,那么叶利钦就不可能取得政治上的胜利。如果这支反对派不是由像叶利钦这样的坚强果断和富有声望的人来领导,那么它也不可能与已经衰弱的苏共相抗衡早在1987~1988年民主反对派在我国与其说是运动,还不如说是只在实行公开政策条件下产生的潮流和趋势,其主要代表都是一些规模不大的组织和团体,其中最著名的有瓦列里娅·诺沃德沃尔斯卡娅领导的"民主联盟党"和由安德烈·萨哈罗夫院士担任名誉主席的"纪念协会"。1989年春,民主运动依靠独立的苏联人民代表才得以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占整个苏联人民代表总数的不到10%,他们并不是来自社会的最基层,而是一些党的中层干部、大学教授、部分作家和新闻工作者。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索布恰克、波波夫、布尔布利斯、阿法纳西耶夫、雷诺夫、切尔尼琴科、卡里亚金、穆拉舍夫、鲁缅采夫、斯坦克维奇、斯塔罗沃伊托娃和科罗季奇,然而即便把所有这些人加在一起,也无法形成真正的、有所作为的政党。民主反对派在1990年的选举运动中依靠200~300名俄联邦的人民代表再一次扩大了自己的队伍,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有斯捷潘科夫、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沙赫赖、菲拉托夫、亚库宁和谢科奇欣,然而这些人无论是凭个人的力量、还是联合起来,都无法承担起领导国家的重任。他们中许多人的政治野心很大,但他们的政治和知识才能远远不够。奥列格·波普佐夫曾是民主运动的参与者,1991年3月,也就是戈尔巴乔夫60岁时,波普佐夫在总结六年改革成果时指出:"应是抛开幻想的时候了,1989年没有任何一位民主派进人国家领导层,我们的社会根本就没有形成真正的民主派。尽管在国家政界的高层领导中出现了几位精明强干、学识渊博的人,但是可以振臂高呼'革命'的人在我国还屈指可数。类似的情况在俄罗斯人民代表选举之后也发生过,按照最精确的统计,具有民主倾向的代表还不超过33%,但这却已让许多人歇斯底里地狂喊:'民主胜利了!'他们错了,并没有胜利,这只能表明民主在政治舞台刚刚出现。幅员辽阔的国家都喜欢夸大其词,中国有句俗语:'一口吃不下个胖子'。戈尔巴乔夫摧毁了国家的政权体制,一些不太知名的社会力量用政治攻击在此摧毁过程中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