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 反俄罗斯的民族主义

苏联是多民族国家,俄罗斯族被认为是其主要的、也是主导的民族,而俄语则是民族之间交往的语言。苏联曾有15个加盟共和国,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和10个民族区,一共是53个按照民族区域原则来划分的行政主体。各民族的权利和资源条件各不相同,因此经常发生各共和国与中央之间的冲突。苏联解体后是按照各加盟共和国的边界划分的,而且有许多自治共和国和自治州之间裂痕日益明显的情况发生。因此,许多研究苏联解体的学者将民族因素放在解体原因的首位,这也就不足为怪了。一部分学者认为,民族主义运动的主要推动力是民族知识分子,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是"民族官僚"。苏共的正统思想,苏联的民族问题已经完全彻底地解决了,因此苏共中央的各级机构中取消了从事民族问题的部门和设置,苏联科学院也只保留了一个苏联民族研究所。相反,像索尔仁尼琴这样的苏共反对派则认为,苏联内部的民族矛盾要比沙皇俄国时期尖锐激烈得多。然而,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极其错误的。

80年代末在苏联兴起的民主化和公开性为自由谈论民族问题和成立民族主义团体提供了可能。如此一来很快就发现,只有波罗的海三国、格鲁吉亚和乌克兰西部的知识分子、民族精英和多数普通群众具有强烈的独立愿望和独立意识。然而即便在这些地区,也并没有产生通过激进手段从苏联分离出去的愿望和可能。在波罗的海国家和乌克兰西部存在着强烈的反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而格鲁吉亚的民族主义主要是针对奥塞梯人和阿布哈兹人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敌视是由于纳戈尔诺一卡拉巴赫地区的矛盾,摩尔达维亚和塔吉克斯坦的紧张局势也只是国内的冲突。在苏联时期,各加盟国共和国和各民族行政主体都派代表参加了苏联前几次的人民代表大会和苏联最高苏维埃的会议,最激进的民族团体的代表提出的要求也无外乎是在统一的国家框架内扩大经济独立性。在此情况下,形成了对于小的要求国家给予小的让步这样的战术。1990年,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规定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办法和程序的专门法令,该法令规定国家独立必须经过全民公决,必须有2/3的法定多数公民投票赞成,这样五年之后才可以与苏联"文明离婚",五年期限到期之前还要进行一次全民公决。在制定和研究该法令的时候,我们确信,最先使用这个法令的只会是波罗的海国家,然而1990年末出现的经济危机和改革的失败改变了其他加盟共和国多数人民的心理。与民族主义随之而产生的还有分立主义,甚至在俄罗斯的一些地区也出现了分立主义,先后出台了"乌拉尔"、"西伯利亚"和"滨海边疆"等共和国的独立计划,还出现了鞑靼、车臣、图瓦、卡尔梅克的独立运动,其中多数地方区的分立主义和民族主义都是非理性的和情绪化的,因为这些要求完全独立于中央,地方并不作为独立的国家存在。因此我们看到,并不像一些"改革设计者"所认为的,是民族主义运动和分立主义导致了改革的失败。恰恰相反,正是改革思想和设计的失误、国内的经济和金融危机、政治意志的丧失,以及国家和苏共中央政权的瘫痪助长民族主义和分立主义的势头。随着苏联经济状况的不断恶化,产生了这样的幻想,认为只要从莫斯科独立出来,那么人民的生活就会安定而富足。在1991年12月的全民公决中,投票赞成乌克兰的独立不仅是乌克兰族人,还包括多数俄罗斯族人。各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的多数人认为,他们给予的要比从大锅饭中得到的多,他们认为,在获得自主分配本国财富的可能后,独立的国家将生活得越来越好。诚然,苏联的所有公民在过去的年代为了满足帝国野心和军备竞赛不得不纳贡,很少有人明白,在不毁灭整个国家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度减少这样的纳贡。在苏联解体之后的几年里,从前苏联诞生的各个独立国家认识到建立自己的军队、特工机关、海关、外交和其他许多机构与部门的必要性,许多人开始渐渐意识到,普通老百姓还是生活在独立前的苏联会比较舒适和安全。苏联解体之后,外高加索和中亚的哪个国家生活变得更好了呢?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独立之后,普通百姓又得到了什么呢?许多独联体成员国甚至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本国民族文化、语言和教育的发展,他们的文化不但没有发展,相反却退化了。在各国中最有影响、最具规模的民族阵线运动,比如格鲁吉亚的"人民阵线"、"鲁赫"、"圆桌",以及立陶宛的"萨尤季斯",目前都已被排挤到了第二或第三的位置,有的甚至已从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彻底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