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皇 帝(第2/6页)

乳母是富贵人家的特产。按照中国的习惯,生母十月怀胎,生下儿子,体力已衰,真正喂奶的工作,要靠更合适的专家来担任,所谓专家,就是乳母。乳母大多来自农家,农家的女人接近自然、身体健康、性格淳厚,挑选乳母的条件是找到刚生小孩两个月的、相貌端正又奶汁稠厚的为上选。选定以后,双方约好,从此乳母不得回自己的家,不许看望自己的小孩,她每天要吃一碗不放盐的肘子,以利产奶,日子久了,她不再是女人,而是一头奶牛。很多农家的女人,为了救活自己的家人,甘心出来做乳母。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她养肥了别人的小孩,而自己的小孩,却往往饿死了。一朝富贵人家的小孩长大,她自己得以回家探亲的时候,常会发现,她自己的小孩,早已不在世上多年了。

当四岁的小男孩给抱进了銮舆大轿的时候,乳母后退,钻进了一个小轿,随在仪仗行列的最后,进了皇宫。她跟小皇帝相依为命,但是,小皇帝比她还好一点点——在大庭广众的朝见中,他的亲人,夹杂在众人之中,还可以偷着看到;但她的亲人呢,却永远在梦中!

皇宫被叫做紫禁城。中国习惯天帝住的天宫叫紫宫,紫是紫微,就是北极星,北极星位于中天,明亮而有群星环绕,象征着帝王的君临。紫禁城的格局,就是这样建造起来的。太和殿雄踞中央,居高临下;皇帝寝宫乾清宫、皇后寝宫坤宁宫,乾坤定位;东边日精门、西边月华门,日月分列;十二宫院,十二时辰。东西六宫后面的几组宫阁,群星环绕——从天地乾坤到日月星辰,真命天子就这样用宫殿衬托出来了。

紫禁城在白天的时候,是琼楼玉宇、琉璃生光;但一到夕阳西下、暮色苍茫之际,一层层恐怖气氛,就袭人而来。那时候,进宫办事的人都走了,寂静的乾清宫里就传出太监们的凄凉厉呼声:“搭闩,下钱粮,灯火小——心——”随着一个人的余音,各个角落里此起彼落地响起了值班太监的回声。这种呼叫,使整个的紫禁城,从中央开始,随着音波传播出一阵阵鬼气,令人毛骨悚然。

小皇帝刚入宫的时候,只有四岁,但毛骨悚然的感觉,却是不分日夜的。在白天,他看到的总是那威风凛凛的大姨妈,不,“亲爸爸”,她要他叫“亲爸爸”,令他毛骨悚然;在晚上,他看到的却是巍峨宫殿的阴影,服侍他的是尸居余气、不男不女的太监,以及四处的鬼影幢幢,令他毛骨悚然。他在恐惧中唯一的依靠,只有他的乳母,但是乳母并不准时时在旁边,大多的时间,他还是孤独无靠。直到他六岁的时候,翁同龢师傅来教他读书。他的境界,才开始在知识上有了发展。翁同龢跟他的师生之情是深厚的。从翁同龢那里,他知道了自己、知道了中国,也知道了中国以外还有世界。人间有的,不只是那一座座皇宫,在皇宫以外,还有大地中国、大千世界。

熬到十九岁,皇太后形式上归政给皇帝,但他这个皇帝,却是空头的,真正的大权,还操在皇太后手里。皇太后虽然在北京城里不再垂帘,但在北京城外的颐和园中,却有一道天网,罩住了北京城。

皇帝十九岁获得归政以后,他看到的国事,是一个烂摊子。皇太后那时五十五岁,中国在她手下,已经三十年了。三十多年前,皇太后夺权成功,乃是因为英法联军杀进北京的外患而来,如今三十年下来,又来了甲午之战新的外患,但是国家在皇太后无知又自私的统治下,更衰弱了。三十年前中国是被洋鬼子欺负,三十年后,竟连东洋鬼子都敢欺负起中国来了。随着国家局势的变化,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皇帝决心要翻过这座宫墙,做一个真正像样的皇帝。记得他小时候,在紫禁城里,他奔跑着,奔跑过一层又一层的宫墙,可是,不论他怎么奔跑,也翻不过它们。他知道宫墙外面是他自己的国家——有一天,他自己将去治理的国家。如今他长大了,他真的要去治理了,可是宫墙还挡在那儿,不但有形地挡在那儿,并且无形地延伸到北京城外、伸展到城外高高在上的颐和园。那颐和园,他每个月都要去上五六次,去向皇太后请示与请安。虽然贵为皇上,但他不能直接进入皇太后的宫殿,他得跪在门外,等候传见,还得偷偷和一般大臣一样,送李总管他们红包,才得快一点进去,否则先在门外跪上半小时,也在意中。这是什么皇帝啊!

偌大的宫廷、满朝的文武,除了教师翁同龢外,他没有可以说贴心话的男人。他被归政以后,外面传说有皇太后的“后党”与皇帝的“帝党”之分,前者诨名“老母班”,后者诨名“小孩班”,但是,真正的“帝党”党首、“小孩班”班主,却是孤家寡人!他何尝有什么党派与班子,人人都是皇太后的耳目,连他的皇后都不例外,皇后不是那隆裕吗?她正是皇太后的侄女!他的身边简直连说贴心话的女人都没有,除了珍妃,珍妃是他心爱的女人。但是,这一心爱,却适足构成了皇太后用来整皇帝的过门儿。皇太后要时常向皇帝展示她的威权,而展示的方法,却是通过罚珍妃跪、下令李莲英等动手打珍妃耳光,作为对皇帝的警告。有多少次,皇帝到景仁宫、到珍妃的房里,只见珍妃掩面低泣的时候,皇帝就心里有数,知道今天又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天,他坐在珍妃床边,轻拍着她的背,他无法说什么话,心疼、怜悯、愤怒、内疚、无奈……所有混杂的情绪一起涌来,淹没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