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望帝春心(第2/3页)

在他的身后,不断忙碌着的苗兵,井然有序,被强行驱赶上城头,继续加强防御工事的百姓,偶尔抬起头来,看着他的背影,目光中充满了怨恨。

对于巴蜀的百姓来说,于华夏朝廷的眼中,他们固然属于化外之民,但对于西岭的苗人,实际上也没有多少亲近。巴蜀本就是华夏人与苗人混居之地,从秦朝起,就已经算是华夏的一部分,旧有的图形文字早就已经失落,虽然因为地形的原因,与外界多少有些隔绝,但毕竟也是深受着华夏文化的影响。

被周朝统治,还是被西岭杀出来的苗兵统治,在巴蜀人的意识中,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华夷之辨,在巴蜀这种地方,几乎是不起作用。然而战争,终究是西岭的这些苗人惹出来的,原本隔绝于外,相对平静的巴蜀,也是因为这些苗兵而变得战火纷飞,如今又被恐惧周兵杀来的苗军强行役使,自不可能没有怨恨。

鱼留城的防御工事,建造得非常之快。

自从在采石峡中,宁江第一次使用“水泥”这种东西后,蛮、夷也开始对这种新鲜事物进行研究。不过石灰石的开采容易,想要将它烧制成可以用来制作水泥的生石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宁江是通过道门的符箓之术,来加强窑墙的硬度和控制火候,没有术法的协助,凭借着当前的制造工艺,想要大规模的造出石灰,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在,西岭也有西岭的巫术,而在发现猛火油的开采和使用方式后,通过巫术与猛火油的结合,明巫祝师,终于也成功的掌握了大规模制造石灰的技巧,从而使得巴蜀各城的防御工事,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快速加强。

虽然如此,然则此刻,带着精兵猛将,依靠着强大的防御工事和巴蜀本身地势崎岖、山路狭窄的地形,木援却依旧没有守住此地的把握,这在以往,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灰暗的天色,寒风呼啸,木援站在高墙上,看着远处的敌军,推出一座座架着火炮的战车,巴蜀的这一个冬季,有些难熬了……

※※※

城外华夏军、领军的武将乃是王克远和岳青。

此时此刻,两人正一同穿着厚重的棉衣,站在高台上,看着同样忙个不停的兵士。

与对面不同,虽然寒冬凛冽,但是此时,整个前军的将士,士气依旧高涨。

整个南方,在此刻已经升为丞相,同时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宁江“先军”的政策下,强势地运作着,所有的力量集合在一起,犹如一只飞腾而起的巨龙,而他们就是即将抓向敌人的爪牙,虽然是一军之力,却带着整个巨龙的力量。

这种先军战略,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也从来无法想象的,一切以军队为优先,一切以战争为优先,所有的力量全都动用了起来,任何敢拖前线后腿的绊脚石,都会在这种高速运转的车轮下粉身碎骨。他们这些前方的将领,得到了举国的支援,和在前线随机应变的巨大权力,同时也被整个浪潮推着走。

这是他们以前身处的儒家文化,所不可想象的事!

巴蜀之地,易守难攻,入蜀的道路本就不多,再加上地形的因素,几乎每一条,敌人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在关键位置修筑城池,大建工事,这也意味着,进攻的一方,基本上没有多少迂回穿插的战术空间,几乎每一战都是攻坚战。

像这样、一座又一座的攻城战,在这般寒冷的冬季里,原本是难以攻下……或者说,原本就是不可能攻下的,但是如今,看着一排排推出的炮火,带着炸药包,随时准备着冲上去的武林高手,以及那些不断调整着火炮的角度的道士,他们攻城的信心,也随之倍涨。

“再这样下去,说不定哪一天,连冲锋陷阵的先锋都不需要了,战车推进,一排排轰过去就好。”由于站得太高,寒风逼人,岳青拉了拉衣领,笑了一笑,“还真有些不习惯这样的战法啊。”

“居帅让我把你看紧一点。”王克远也笑了一笑,“在这种地方,马战根本不起作用,冲锋也不再是我们该做的事情了。”

作为威远军中的先锋将,王克远与岳青两人,在战场上一路杀来,历经不知多少生生死死,此刻也如同兄弟一般。其实两人的背景颇有一些不同,王克远乃是出身于有传承的武将之家,岳青则是做过马匪的草莽英雄。

但是在过往的大周王朝,像王克远这样的武将,基本上就是身处在整个大周军制的最底层,虽然被朝廷俸禄养着,然而任何一名文官,都可以压在他的头顶上,在那些儒道出身的上司的眼中,地位和岳青这种草莽之徒,也没有什么区别。在八百年的儒家天下中,所有的武人,都是被看不起的一类,家世和背景,也就不足以成为他们之间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