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鼎之轻重 第四十章 变法大诏(第3/6页)

刘坤一祠堂陈设很简单,不过就是半壁屋子,设了灵位,前面香炉香灰已经厚厚一层。旁边还挂着一副挽联“为社稷而生,旋乾转坤,帝方倚公独重。”;“骑箕尾以去,左提右絮,孰更与我同心?”墨迹淋漓,分明是新献上的。

张佩纶在徐一凡身边陪祀,看着这副挽联,眼角就是一跳。偷眼一看徐一凡,徐一凡却视若未见,只是上了香,诚心正意的鞠了三个躬。他直起身来,慨然叹道:“刘公刘公,你虽然不是一个聪明的对手,却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对手,……我这礼,您当得起。”

旁边张佩纶也叹道:“刘公,你这一去,朝廷总算是变法了。这个朝廷,每做一点事情,似乎就需要许多人的血来推动似的……可是他们就算做了,也准定做不好!这代价,咱们已经付不起了,就是不知道您在九泉之下,是笑还是叹?”

北京朝廷变法大诏的消息,上午大朝会颁发,下午就传到了两江。除了北京城的局中人,旁观的人倒也没那么震动。首先,这摆明了要不是徐一凡的存在,这变法朝廷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推动呢。天下已经有了徐一凡这个选择,再临来抱佛脚,谁还在意那么多?无非就是瞧着看他们会变出什么花样来罢了。

再则一点,北京城里头,种种势力盘根错节,还有旗族这么一个大包袱。想变法,谈何容易!还真不如徐一凡这样白手起家,进了北京推倒重建简单。

大家没有选择的时候儿,寄希望朝廷变法来应对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现在有了选择……当初为什么早不变法去了?

这天下的事情,归根到底还是一句话,朝廷和徐一凡之间,决出一个胜负,就能决定这天下的走向!

朝廷拿出了变法的这最后一招,徐一凡又岂能干在那里瞧着?

两人上香已毕,就朝外面走。张佩纶犹自摇着脑袋:“真不知道是谁干的……这些天翻来覆去的想,就是明白不了。突然冒出这么一个变数,真是有点棘手……”

徐一凡看了他一眼,笑道:“没资料,我还不是判断不出来!刘公一去,现在各个方面都动作了起来,大幕算是拉开啦!毅军不就乖乖的来电表示北上了?都死了心了……袁世凯来电报,说要潜入直隶左近搜集情报,因应此变局……练兵带兵,他说不如云纵和万里,就不凑这个热闹了,这事情他还能出气力报效……我很赞许他。幼樵,我们在江宁的安闲日子,可没有多久了!明天我就要乘船而下,去上海。”

张佩纶先是赞叹了一声:“袁慰亭真是大帅手下一亡命干员!大帅不计前嫌,收容于他,看来真是对了……大帅明日动身去上海,是不是洋鬼子那里有消息了?”

徐一凡微微点头,张佩纶吸口气:“为大帅贺!”

徐一凡脸上倒是没有什么喜色:“贺个什么呀,无非就是去讨价还价的,国家弱,有的事情还得看他们脸色,想想就是憋屈!现在他们不和我谈价钱,难道还那只剩半口气的朝廷谈价钱?能稳住亚洲局势的也只有我了,小鬼子都被我揍了个半残废!……这些我都不是太上心,意中事耳。我总是觉得,北京城上头,酝酿着一场说不出是什么的狂风暴雨!再看看,再看看吧……时代变化,总会有一场残酷而华丽的落幕大戏,就怕血色太重了啊……我已经告诉袁世凯了,怎么也要把五哥接出来!”

没有王五,他徐一凡早就变成草原上的一堆狼粪了,如何能有今天?北京城现在局势莫测,他王五顶着徐一凡义兄的名头,还能有什么好果子吃!现在谭嗣同还能照拂于他,到了谭嗣同自身难保的时候呢?风潮一下将他捧到了浪尖上面,徐一凡对他的前景,不看好得很。

听徐一凡提起王五,张佩纶却没有接口,这牵涉着他们三兄弟的事情,外人如何好说?徐一凡和谭嗣同以金兰之份,现在却站在不同立场上角力。天下对于这个大好八卦话题,早就传得纷纷扬扬了,说什么的都有。公义上头,他们这些幕僚什么话尽说无妨,可是这兄弟情分如何顾全,外人还是少插嘴吧。

两人谈谈说说,走出了刘坤一的祠堂。外面几十个戈什哈正在警戒,一些前来为刘坤一上香的人只是在最外圈好奇的看着。

看到徐一凡出来,外面人群里头,突然冲出一个人,捏着拳头大喊:“徐一凡!你也有脸来刘公的祠堂!你刺杀了刘公,还来做给天下人看!我蒋某人和你拼了!”

来人五十多岁年纪,徐一凡眼快,顿时就看明白了是原来大清江苏省的学台蒋道忠!这位蒋老大人,在背后挑起士绅和徐一凡斗了一场。结果被徐一凡在木城里头关到快过年才放出来,天天馒头小菜,他们那帮人脸都快吃绿了。徐一凡倒也没怎么为难他们,只是请过来抚慰了两句,各为其主不假,现在胜负已分,大家伙儿就不要硬撑了。蒋大人这官是当不了了,爱去哪里就去哪里,我徐一凡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