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八十一章 最后一战(三)(第3/4页)

他在那里自言自语,今津则孝眨巴着眼睛听着,低声发问:“据说……大山岩阁下认为只要我们能守住金州旅顺,清国就会自己对付那个海东徐一凡么?我们不能在战场击败他,难道象丧家之犬一样退下去,反而会击败他?清国人有这么蠢么?自己对付他们的武神?”

吉田清一不再答话,默默行了一个军礼转身上马,骑在马上他还看着那一脸愕然的今津则孝,大声道:“那些爱新觉罗和清国官吏不蠢,我们怎么会站在这里?我们怎么敢于对于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赌上国运?我们被他们压制了二千年!只要有一线机会,我和大将阁下,都会赌上一切!哪怕是我的性命,还有大将阁下的声誉!我们有这样多的英杰,清国却只有一个徐一凡!”

※※※

马蹄疾驰,数十骑马风一般的卷过了夜色笼罩的东北大地。

徐一凡就冲在队伍前面,留在他背后的,就是背后忽明忽暗的夜空,前线各军的炮队,还在有一发没一发的打着炮弹。

跟在徐一凡身后的戈什哈,还有那些姜子鸣,陈彬戴军等骑兵将领,都不知道徐一凡发了什么疯,半夜在宋庆军营睡得好好的,就突然惊起,召集起他们就风一般的出营,宋庆他们被亲兵回报惊起,追出来恭送徐一凡,也只看见了他们的背影。

谁也不知道,徐一凡现在心里是如何的火烧火燎。

他一直以为,日本人会在辽南和他们死磕,却没有想到日本第二军还有退保金州旅顺的可能性!只要小鬼子进了那个要塞区,以他们的战斗力,多少部队上去都不够填的。反正以现在他手里七拼八凑五六万兵,是不可能打下第二军全军据守的金州旅顺一隅。

只要战场上面僵持下来,也只能政治解决了。他不可能在这个地方无限期的呆着。他也不可能将自己手头有数的实力在要塞区白白消耗!这些都是他逆而夺取的本钱!

这次战事,他的声望已经到达顶峰,向哪个方向走都是下坡。悬军于金州旅顺,只有让声望消磨。孤军在外,在手中的朝鲜基地,还有未来的两江位置,都不在自己手里。只要他不主动造反,朝廷会利用他这个自己露出来的破绽,用一百种以上的方法来对付他。

现在他想到的就有不少,比如说继续给他崇高的名义,让他单纯的担负围攻金州旅顺的军事统帅,钦差大臣,不停的用人命朝上填。而朝廷则利用他根基不稳,孤军在外的弱点,收拾他已经拿在手里的朝鲜,还有东北周围的地方实力。他一支孤军,久攻金州旅顺不下,外面又是居心叵测的朝廷,再加上大军当中还有那么多其他营头,远远未曾消化。一个还帅继续攻击日军的命令,就能让他左右为难!反正他徐一凡在那里也拿不下金州旅顺嘛!接他进京给一堆奖励,可是禁卫军就不姓徐了!除非他就地造反!

在禁卫军转战朝鲜的时候,在禁卫军回师辽南的时候,朝廷都不敢用这一招。因为大义名分都在他手里,抗旨理直气壮到了极点。但是悬军辽南,久攻不下的时候,那又是另外一番局面了!

说实在的,他也倒不是怎么怕朝廷对付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几年他都是这么过来的。可是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他一心要的那个不一样的甲午,就只有功亏一篑!

对他而言,要应对朝廷,就不能全心对日军作战。对清廷而言,为了能收拾他,和日本人达成什么条件都可能,最有可能的就是拿朝鲜换东北和山东被占领的土地。一则祖宗之土未弃,丢的只是藩属国,面子上好看点,说不定还来一个什么国际共管让面子更光鲜……

二则就是在他还没立足两江的时候,就撬了他耐以生存的墙角!

那时战事迁延,被他一时鼓动起的民气,会不会还支撑着他继续打下去?而他,又有没有这个决心不顾一切,消耗干净自己所有的实力,继续打下去?

这个两难的选择题,他一点也不想做!

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在辽南取得决定性的,迅速的胜利!

他原来的计划良好,整辽南之败军,正面吸引住日军,消耗他们的实力。禁卫军修整训练,等到日军消耗到了一定程度,猛然从侧背击出。会战决出胜败。

可是日军一个简单的撤退,就能打乱他的全盘计划!

他的对手,不是后世杉山元,东条英机,岛田繁太郎,什政信,神重德这些脑子烧坏了的白痴军人,而是伊藤博文,大山岩,儿玉源太郎,伊东亨佑这样的东亚俊杰!

用辽南当面清军做猛烈出击,想也不要想。依托后方做按部就班的攻击,大家还凑合。深远攻击追击,有这个胆子也没这个素质。更别说宋庆这老小子还态度暧昧呢。至于禁卫军,徐一凡给那边的电报,都是要禁卫军沿着大石桥一线做守势配备,等待命令,再行出击。从守势配备转为攻势配备就需要时间,电报再往来一下,大石桥一线禁卫军主力再侦察一下日军动向,最后出击————日军说不定就已经退到金州旅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