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五十八章 展开(第2/4页)

几管齐下,姜子鸣出发前就捎来的溜子,才让安东县有这么一个群豪毕集的场面!

说真的,徐一凡当初也没想到到底为什么要招揽这些江湖汉子,到底能派什么用场,不要最后反而闹一个坏名声。纯粹是因为当初读书,看到这些江湖汉子朝廷不上心,不少反而被日本间谍运动招揽,成为了给鬼子效力的花马队,甲午战时,当真给清军后方造成不小扰乱,与其这样,不如掌握在自己手里,就算没有助力,也少给鬼子添一分力量,顺便让大盛魁维持的陆上补给道路少点干扰。

将来自己真的回国经营一方了,好的吸收进来,坏的丢开甚至剿了就是,难道这些家伙还能翻了天?要不是满清朝廷封边二百年,以少量旗兵镇守如此广大的土地,不设流官那么长时间,造成东北基层统治薄弱的原因,怎么能有东北三省之地,江湖朋友如此兴旺发达的局面?

却没想到这个时候,却成了他千里回师国内的一大助力!

马蹄轰轰而响,在场黑压压的几百条汉子都迎出了安东县城的土围子。就看见远处烟尘四起,一彪人马疾驰而至,前面高高飘扬着两面旗帜,一面就是禁卫军不变的苍龙旗,还有一面,正是上有徐一凡到四个大字的认旗!

“徐大人回来了!”

“禁卫军回来了!”

在这个年月,江湖汉子读书少,没有在知识阶层当中逐渐泛起的近代民族意识,所以才在徐一凡那个时空的甲午,日俄战争当中大量的为日本人所用。到了三十年代,几十年的浸润,这些江湖汉子才开始有了民族意识的分野,东北抗联十年苦战,主力多是收编的各路好汉,被日本人所用的炮头却是少数。

虽然近代民族意识淡薄,对朝廷那个皇上没什么敬意,却不代表他们不重好汉。大清朝廷,诸军皆败,给东洋小鬼子打得稀里哗啦,只有禁卫军以一军之力在朝鲜苦战,杀败日军两个师团,阵斩数员大将,这等英雄事迹,鼓儿书里才有。千里回援,更是盛举,打头的还是他们此辈当年的翘楚人物,共襄此等盛举,那是祖宗八辈儿都脸上有光的事情!

更别说徐一凡对他们还有恩养接纳的交情了!

两骑快马当先冲至,马上两条雄壮汉子,正是戴君和陈彬,杜麒麟手下心腹,谁不认得。年余不见,两人已经变了模样,脸刮得干干净净的,身上是笔挺的西式军服,武装带将腰杀得细细的,大檐帽下,眼神精光四溢。长枪短枪双披挂,腰里佩着雪亮的马刀,大旗在他们头顶舞动,板着脸也不和这些人物打招呼,奔到近前勒住缰绳,两匹健马都长嘶着高高人立而起,前腿乱蹬,两人稳稳坐在马上,扬手就将两面大旗插在地上,一阵风来,旗面刷的展开。

苍龙旗帜上,满满都是硝烟弹痕,还有一缕缕的血迹,让那条张牙舞爪的苍龙仿佛活了过来一般,只是在那些看呆了的江湖汉子们头顶飘动。另一面旗帜上面四个大字,更是飞扬凌厉。两人也不打话,硬凭裆力和手里,将犹自人立嘶鸣的健马在半空中就扯了半圈,稳稳落下,扶着旗帜。

两面大旗招展之下,数百骑兵蜂拥而至,有如千军万马齐至一般。动作整齐划一,见过血,打过会战的军队,是再多马贼也比不上的,那种气势,当真让人坐在马背上都摇摇欲坠!

这些骑兵当中,不少都是熟面孔,当初都能一块儿坐下喝酒吃肉的。现在却是整齐而肃然无声,连控着马缰的姿势都是一模一样,马队不断前涌,在两面旗门之前停住,自然向两边散开,人人在马背上直起腰板,肃然无声,后面的马队越来越多,在两边越延伸越远,不过七八百骑兵,那森然的派头却怎么也掩不住!

到了最后,马队当中捧出一骑,长脸微须,正是姜子鸣,他捏着马鞭向前,朝看傻了都忘记行礼的好汉爷们儿笑道:“都来了啊?”

这一句问候,才把大家惊醒。杜麒麟的队子当初在口外地面儿就以跑得快打得硬著称,现在除了这凶悍的气势丝毫不减,还多了军队里面的严整肃杀,不知道一个个马刀上面又添了多少小鬼子的人命(其实这些骑兵倒是镇慑朝鲜人比较多,刀上不少朝鲜人的亡魂,没和鬼子见什么仗……)。一个个都给震得傻了,听见姜子鸣含笑招呼,赶紧抱拳,份位小的跳下马来打千,那些稍微本分一点儿,坐地分赃的粮户,很有几个哆嗦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姜师爷……姜大人!咱们接到溜子,能来的就都来了!”

“徐大人商队每年往来,分开咱们栈里的参货木材,量也足秤,价钱又少,大家都承情,用到咱们,没有二话!”

“打小鬼子嘛,光宗耀祖的事情,听到咱们败一路,虽然是官家,可也够憋气儿!今儿的事,还有什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