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五十五章 细看涛生云灭(下)(第3/6页)

“徐一凡那里,几天都没消息了,现在什么状况,谁能明白?”

“徐一凡可是击败了鬼子的第五师团,打死了他们的名将,其他地方,谁能和他比?”

“旅顺花了上千万两白银经营的要塞,两万久练之军……这是和法国见过仗的精锐!也不过如此,难道徐一凡还有回天之力么?”

“朝鲜消息还没有过来!”

“如果战事顺利,那又为何消息断绝?朝廷一再去电,却半点消息也无?皇上,徐一凡也指望不上!”

“皇上,不指望徐一凡,还能指望什么?不管如何,无论如何也要等到了朝鲜的消息!”

“还指望那个徐一凡?英国公使转告总理衙门的日人战报,日军已经在元上上陆,抄了徐一凡的后路!徐一凡已经被包围在平壤一带,最后也不过如同旅顺一般!”

玉澜堂内,帝后两党大臣,都跟一只只斗鸡似的,涨红了脸互相叫嚷。谁也不肯退后半分。

闷热的空气,惨败的噩耗,这些大臣,让光绪只是一阵阵的头晕,他扶着书桌想坚持,到了最后,在听到徐一凡被包围之后,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按着头颓然坐倒在椅子上,轰隆一声,还带倒了桌上砚台。

两派大臣一下住嘴,呆呆的看着光绪。

光绪按着头,只觉得烦闷不堪,眼前的人,他一眼也不想多看了。他低声的问翁同禾:“徐一凡,真的被抄了后路?”

翁同禾回避着光绪的目光:“……皇上……”

光绪之前一直在问着其他诸军能调动与否,只字不提在朝鲜唯一打了胜仗的徐一凡,潜意识里,这就是他最后的希望。他生怕听到一点不好的消息!

“退下,都退下……军机这些日子专候朝鲜的消息……再去电!朕……朕要去给老佛爷请安……”

世铎等高声拜舞:“皇上圣明!”而翁同禾等帝党大臣,却只是仓皇的对望,到了最后,也只有无声的拜伏下来。

※※※

旅顺陷落的消息,和闪电一般穿透了甲午战事开启以来,大清上下沉闷浑噩的空气。

人们从未想过,就在几十年前,还比自己贫弱许多的一个小国,居然能将大清精锐打得如此惨败!

巨资建设起来的水师,惨败了。

大清陆上的武力中坚,北洋陆师也惨败了。

号称亚洲第一要塞的旅顺也陷落了。

辽西走廊,毫无遮掩的向日军敞开,过了辽西走廊,就是直隶京师要地。而且威海,烟台,大沽等等海防重地,全都毫无遮掩,处处被动!大清沿海,经过二十年的举国筹备海防,到了现在,竟然无一处安全所在!

京师向来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朝廷的窘迫,大家都心知肚明,口口相传。到了此等时候,大清竟然抽调不出一支有力的部队继续战斗,只能钉死在各处海口上面,京师直隶漫然无备,当初的庞然大物北洋已经被打得失魂落魄。而朝廷中枢,大臣们还内斗不休,想借着这个机会将对方踩下去,流言蜚语满天飞。

也许上位者们在关心着借着这次战事,如何将自己的政治对手整倒,怎样在这次战事当中捞到更多的好处。战事打败了,东洋小鼻子和西洋大鼻子也差不多,割点地赔点款就算完事儿,反正也不要他们自己掏腰包儿。

可是对于绝大多数百姓,甚至官僚体系当中一些人来说,他们却在苦苦思索,堂堂大清,为什么连小日本也打不过?局势糜烂如此,不知道有多少人为旅顺陷落了痛哭流涕,国家气运,衰微至此,最后的一点颜面都给扒得精光。洋人报纸语带讥讽的也在评论,中国是不是还有作为一个东亚代表的资格,是不是有进入近代文明社会的能力,或者中国应该和印度一样,在西洋文明的殖民管理下,才比较有前途。

不知道有多少人,中夜披衣而起。

这么一个国家,文明延续垂三千年。当初和她并称的古国,早就消磨在历史的风烟当中,连那些曾经站在当时文明巅峰的民族,也早就不见了踪影。但是这个国家,这个文明却一直存在延续下来,不管如何艰难,总能复兴再起。危难关头,在绝境的时候儿,总有仁人志士出现,以他们的血肉灵魂,重新延续着这个文明,这个国家。

斑斑青史,这点民族精魂意气,不绝如缕。

恰逢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恰逢这个末世,也一定会有人振臂而起!带给所有人希望!

不知道有多少人,目光转向大清那个海东藩属国家朝鲜,等候着一个从一出现就被称为官场异数的人的消息,似乎那个从一开始就和大清官场格格不入的家伙,正守候着这个国家最后的一点希望!

禁卫军,徐一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