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五十三章 细看涛生云灭(上)(第3/4页)

至于徐一凡,口口相传,都成为神话般的人物了。

※※※

谭嗣同现在办公的,也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小楼,楼前面还有一个西洋式的小草坪。一楼大门敞开,两个下人守在那里,除了那些铁皮箱里面带着独家电文的工友,不得谭嗣同允许,所有人都不得入内。

草坪上面,就看见到处都站着人。以私人身份进入租界,不能坐轿子,也不能带从人的上海道的大小官员——这是替中枢各位大佬,甚至北洋打探第一手消息的。戴着礼貌,只是不耐烦的和听不懂洋话的那些下人交涉的白人洋鬼子——这是各种各样的观察家,还有洋人报馆的,甚至还有个把个领事馆武官在内。进不了小楼,大家就只有不论身份,呆呆的站在那里仰着头朝小楼敞开的窗户看。

窗户里面,那些穿着长衫的文书和大小书记,都在伏案写作,工友送上一杯杯的浓茶,再加上热手巾把子,负责传递排字清样的工头在一角也在等着。大家都是忙得不可开交。现在大清时报早就是好些开,还会出号外,每一处战事都会详细报导,还要评述,甚至对邸报上面的中枢发表的政策发表评论,多少有望的清流,都被谭嗣同延聘过来成了大小主笔。

但是大家更多的目光是看着二楼西侧的一处窗户,那里百叶窗死死的关着,看不到里面动静,谁都知道,那是谭嗣同谭复生的办公室。谁也没有想到,当初狼狈递解出京的这个湖南书生,现在居然有这样举足轻重的地位了!据说朝廷中枢就像忘了谭复生当初永世不得叙用的处分,准备再给他一个什么功名,想延揽到朝廷里面,被光绪亲口称为班班大才……

大家都想见他,可是这几天谁也见不着。报馆里面传来的口风,这些日子不见朝鲜消息,谭先生焦灼得很呢,操着湖南腔骂人也不是一回两回了,每天早上原来雷打不动的耍一套剑,打两套拳都不去了,就坐在书桌前面等着过来的电报——大清时报在法租界水电报局有一个专门的新闻号头,自己的收电员译电员在那里等着,想从水电报局偷点消息出来都弄不着!

一个上海道的官儿等得焦急了,也许烟瘾也有点犯,吞了几口口水,又不住擦汗:“他妈的,世道变了,什么人现在都可以张牙舞爪了……等祖宗也没这个等法啊!”

突然就听见铁门响动,一辆东洋车飞也似的拉了进来。马上跳下来一个戴着瓜皮小帽的办事员,旁边两条壮汉扶着车子一路飞跑,看来是保护着这办事员的。就见这人手里提着一个洋铁皮箱子,用链子栓在手上,坐在洋车上也汗淋淋的。谁也不瞧就跳下车直奔向小楼,在草坪上等候的不论华洋,都嗡的一声儿,想挤过去。谁都知道,前面下来消息了!天知道这谭嗣同消息怎么这么灵通的!他们可不知道,除了平壤那里会给大清时报提供第一手消息之外,南洋那些财团,遍布整个亚洲的商业网络,也同样负有向大清时报提供情报的责任!这些情报都第一时间向李大雄汇总,再转发上海,加上徐一凡的军事情报系统的搜集,谭嗣同不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也难!

“怎么?徐大人打胜了?是不是朝鲜的消息?”一个官儿冲在最前面,不管不顾就冲着那办事员嚷嚷,别人瞧都不瞧他一眼,就奔进了小楼。两个下人在门口一堵,谁也进不去。这个地方可不敢恃强硬闯,租界当局可高看谭嗣同得了不得,称之为中国有数在野政治家,评论家,连从来不给华人会员资格的万国体育会,谭嗣同现在都是会员,还在那里表演过中国剑术——谁知道洋人安的哪门子心思。现在大清时报门口执勤的,就是租界当局派来的锡克和安南巡捕!

大家到了门口,又纷纷退下来,只有面面相觑。可急死个人,朝廷和地方不少大佬,都等着这个第一手的消息,谁都知道这场战事牵动着朝局未来的绝大变化,他们背后的人都要站对了队伍,早一点了解就早一点准备,可是这谭嗣同这野书生,拽得跟什么似的!

再说了,别的不论,都是大清的官儿,好歹也盼着自己能打胜啊!现在就都瞧着这个徐一凡了!

等了好一会儿,就听见小楼里面一阵鸡飞狗跳,等在门口的人都跟热锅上蚂蚁似的。才看见一个下班的抄写员,夹着小皮包脸色青黑的走出来,一个工友跟着,要送他上门口洋车。战事紧急,报道量大,这些抄写员撰稿的人都是轮班倒,休息也不过是到隔壁包下来的宿舍打个盹换个衣服,新闻封锁得可严了。这一切都是徐一凡吩咐,谭嗣同照办,就要这样做,拿着架子人家才加倍高看。就是要奠定大清时报的喉舌地位,作为徐一凡将来有力的舆论阵地……才他妈的不管现在在外面等消息的人急得怎样要死要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