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四十三章 徐武穆(第3/5页)

“弗莱舍尔先生,我知道,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可是其他的事情还不好说呢,您真是不知道,咱们国家有些人,把事情弄坏的本事有多大……”

他沉吟着住口,家丑还是少曝点儿吧……他向西面看去,夜色低沉……我在这里卖力死战,禁卫军死伤惨重。你们……多少也争点气好不好?虽然你们越无能,这道路自己走得越顺,可是在感情上,在国战的时候,也要稍微象点样子吧?

公元一八九四年八月二十四日,禁卫军粉碎日本陆军第五师团与瑞兴府,双方攻战近十日。第五师团只有零星残兵逃往汉城,出战之九千官兵,阵亡约八千,包括陆军大将山县有朋,师团长中将野津道贯,两个少将旅团长……被俘虏三百余人,脱出生天不过寥寥数百。整个第五师团,被禁卫军干净彻底的打掉!

禁卫军第一镇两协精锐,几乎尽数出战,阵亡官兵九百余人,带伤约两千。第二镇解散两营紧急补充之后,第一镇仍然基本维持着战力,足可续战下去。在禁卫军参谋本部的计划当中,二十四日整理一天,二十五日全军转向东线,预计二十八九日,就已经可以到达指定位置。整个朝鲜战局,应该已经在掌握之中!

※※※

“哼……果然还是我知道的大清,果然还是我知道的北洋啊……”

袁世凯看着一叠文报,不时的冷冷嘲讽几句。唐绍仪在上首批阅着一点公事,听见袁世凯的冷笑,也是不住的摇头。

战事起后,按照徐一凡布置下来的分工,袁世凯掌国内外情报,文电往来。唐绍仪直接负责动员朝鲜本地民力物资,支撑禁卫军作战。两人都是坐镇汉城,詹天佑则离开朝鲜,掌握疏散的学生和资源。

在徐一凡看来,袁世凯这个家伙心理阴暗一点儿,也懂点权谋,虽然格局不是很大。但是在这个勾心斗角的时候儿,掌管文电,分析利弊,那是比唐绍仪合适一点。但是一切文电往来,唐绍仪也必须过目,一是可以帮忙拿点主意,二是也起着监视分权的作用。

禁卫军在前线苦战第五师团,步步获胜,国内的消息也不断传过来。

二十三日,日军已经在大连湾登陆!接着日军就整理建制,输送物资,向金州挺进。

大连湾登陆,就是在辽南的要害之地,日军两处登陆地点,离金州不过二百余里。过了金州,向南就是旅顺口,号称亚洲第一要塞。向北也可以上复州大道,直奔奉天而去。

兵锋指向奉天,那是龙兴之地,满清心理上震撼之大,可以想象,不过这还就是丢点面子的事情。要是直指旅顺,那里陷落之后。整个渤海湾的屏障就丢干净了!日军联合舰队和船团依托旅顺,可以肆无忌惮的深入到渤海湾内的海口,登陆就是直隶平原!海上输送补给,可以支撑陆军作战,为了放心一点,还可以再水路上南下,登陆威海一带,彻底拔掉这个北洋水师总基地。

总而言之一句话,旅顺陷落,大清最后一点屏障都没有了。整个渤海湾,日本人可以凭借水路自由来去,以旅顺为锚泊点及依托。而大清就只有招架同时京师筹防的份儿!

仗万一打到这个份上,已经是绝对的下风了。除非大清准备在京师附近,直隶平原上做最后的抵抗,打烂为止。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满清皇帝在渤海口敞开,英法登陆之后,一溜烟的就跑承德去了。这次,也别指望能坚强到哪里去。

为了守这个海口,大清才辛苦筹建了北洋水师,建立起旅顺威海,这个一南一北,卡住渤海湾海口的要塞基地。现在北洋水师打残破了,就连这些屏障基地都要不保!

这些基地在一日,日军就不敢深入渤海湾内一日。要不然漫长的海路补给线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大清上下,稍稍有点军事常识的都懂这一点。

就因为如此,日军登陆大连湾的震撼,让整个大清都慌了手脚!

电谕一份接着一份,要求死死守住大连湾,将上陆日军击破,至低程度,也要守住旅顺外围,确保金州一带。

上谕调兵范围涉及七个总兵,六十营马步官兵。有的是北洋旅顺守军,有的是新近募练的营头。从朝鲜战事开始,这里就已经筹防,集结兵力已经不下三万。战或不足,守亦有余了吧?

结果二十四日,日军一开始推进,节节布防的清军稍触即溃!从毅军,到奉天练军,到拱卫军,到靖边练军。丢盔弃甲,只是后退。日军挺进不过小崎正满一个混成大队,数千布防练军就不堪一击!有的逃往金州,有的逃往复州大道,朝奉天那里跑。日军一日推进数十里,竟无可战之军稍稍阻挡。前线总兵纷纷电报回来叫苦,不续调大军,不让北洋水师攻击日人舰队,不可谈旅顺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