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三十四章 拉拢(第2/4页)

阵地上面没有胸墙,但是有朝下挖的壕沟,这些壕沟不像淮军是用作障碍的,似乎直接就是用来射击的防御阵地!聂士成游目四顾,面向这处山地,每一处可以利用的攻击地形似乎都有射击阵地等着。他聂士成已经算是淮军中有数的依托阵地防御的大师,成欢到牙山一路,他的防御也给日军吃了不少苦头。但是作为一个久历戎机的将军,他一眼就看出这里的防御体系比他的高明百倍!

这些也就罢了,用人力也能填出来,最要紧的还是那些兵,那些军官!

整个阵地上面,看不到一丝人烟活动的痕迹,那如狼牙怪石一般的层层鹿砦,似乎就在等待择人而噬。每个禁卫军士兵,他见到的都是武装到了牙齿,整齐而又肃静,行动敏捷而规范,要说对军令的无条件服从度,从这个阵地纪律就可以看出一斑!

从士兵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完全无条件的服从那些青年军官的命令,似乎已经渗入了骨髓里面——说起那些军官,真是年轻得过份!

有多久没有看到这样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军官团体了?他们配备的都是最精良的装备,从军官的马靴到武装带,再到剪裁合体的西洋式军装,图囊,手枪,佩刀……每个人眼睛都亮闪闪的,找不到一丝畏惧。这种胆大还不是那种无知的粗豪,明显每个人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军事专业教育——这些名词,也许聂士成说不出来,但是他完全能够感觉得到。这么一支精勇,受过教育,对自己,对团体充满信心,对未来跃跃欲试的军官团,聂士成先是感到惊喜,然后就是畏惧!

淮军军官暮气已深,只是安于现状而已,接差送差,抱孩子,弄点嗜好,顺便嫉妒一下同僚升得比自己快……即使在鼎盛时期,淮军也不曾拥有这么一支骨干军官团,更别说现在了。整个大清历史上,甚至在上溯一些朝代,又何尝有这样的团体?

徐一凡是怎么把他们武装起来,教养起来的?又准备凭借这么一个团体做什么?

他只是沉沉而想,身后戈什哈已经快步走过来,手里捧着饭盒儿:“军门,吃饭了。”

聂士成一惊,回头看看自己的戈什哈,摇头叹口气。

算了,想这么多有用没用的做什么?现在朝鲜正是烽火连天,局势糜烂,这支强军存在,能稍挽局势,才是最要紧的!现在就是唯恐这支禁卫军不够强!

正伸手准备接过饭盒,就听见远处对面禁卫军的阵地响动。数队士兵似乎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一般,正飞快拉开设在通道上面的鹿砦。聂士成手停在那里,就看见舍人关天险隘路上,冒出一彪人马,矫捷如龙。全披着西洋式轻骑兵的半截斗篷,人人大背着德国骑枪,军帽皮带紧紧的勒在下巴上面。马也是高大的洋马,鬃毛整齐,比起淮军自己的那些毛都秃了,个子矮小,老得牙都平了军马真是天上地下。才从山口冒出,就显出了逼人的气势!

几十匹马紧紧簇拥着一个人,一面旗号打在最前面。

“海东屏藩,大清徐一凡!”

聂士成手一抖,这素未蒙面,却已经是名动天下,现在又是他们最后的依靠,徐一凡到了!

连营地里面的那些正在吃饭的淮军都站了起来,只是看着那几十骑人马。

“徐大人!”

“好威风,好煞气!”

“从南洋杀到朝鲜,人血染红的顶子,大清周围快给他杀了一遍……也就是他能抵住东洋小鬼子了!”

这一面徐一凡自制的旗帜,口气极大,也不无狂悖。但是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新败之余的淮军官兵都是一震,仿佛从头顶麻到了脚底心,眼神转动,只是看着那面从山口俯冲而下,在朝鲜夏日艳阳中猎猎而动的大旗!

马队转眼冲至淮军营地之前,当先骑士越众而出,手里还捧着那面大旗。他一勒马,高大的健马长声嘶鸣,高高人立而起,后腿撑地不住打转。马既高大,人又雄壮。那骑士大声喝道:“徐军门拜会聂士成聂军门!聂军门何在?”

聂士成早就从这个小丘上面跑了下来,徐一凡摆这架子,聂士成心里也不好受,可是人在矮檐下,哪能不低头。只好迎在马前,淡淡的道:“我就是聂士成,恭迎徐大人。”

他身后戈什哈大声呵斥:“大胆!还不下马和聂军门见礼?”那马上骑士已经收住了马,冷笑一声:“论统属,我不在聂军门麾下当差,论身份,我是正经的爱新觉罗家黄带子,醇贤亲王嫡亲的小儿子,皇上是我堂哥……我见哪门子礼?”

这小子刮骨脸扬得高高的,一脸傲气,除了溥仰还能有谁?

徐一凡就在马队簇拥的人群当中,这个做派,他也是刻意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