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十四章 弄险的平方(中)(第3/4页)

对汉城方面的消息传递,也立刻就安排了人马急递。袁世凯在汉城关系深,他的几个手下已经飞快的赶往汉城活动,一有消息,沿途安排的快马,就以一天一夜四百里的速度飞传平壤。

这个杨士骧终于抵达汉城,又第二日马上出发的消息,传到这里。只怕杨士骧已经在路上走了两天了。

唐绍仪缓缓挥手,让那探子退下休息。目光扫过,看着呆立的一个个人,只是叹气不说话。

杨士骧真是为了北洋豁出去了,这差事办得瓷实。风涛险恶而来,一天也不休息,就赶往平壤而来!徐一凡给他们说的,是十天之内,必定往返,全盘布置完毕,还要再有两三天的时间,才能大举发动。但是现在一算,时间怎么也凑不上了。当杨士骧落落大方的出现在徐一凡面前,要如何,难道真的是造反么?他死心塌地跟着徐一凡,为的是胸中抱负,还有荣华富贵,可不是为了掉脑袋。

理想是有,但是绝对没有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

但是……还能说什么呢?李云纵留下,掌握兵权。就是为了监视他们这些文官的,唐绍仪明白,徐一凡更明白。这个李阎王板着一张轮廓分明的俊挺脸庞,只是轻轻摩挲着腰上西洋式军刀的刀柄,目光冷森森的不知道在看些什么。唐绍仪可不敢出言试探他是不是有什么别样心思。

这人是把凶厉得都有干天和的刀,徐一凡亲手打磨,亲手拔出鞘的,刀柄只在徐一凡手中!

一切未尘埃落定,徐一凡没有黯然下台之前。他只能站在徐一凡的战车上面!

唐绍仪瞅瞅面如土色的詹天佑,估计哥俩想法一样。不过这书生建设的确是天下第一的人才,可胆色还不如他呢。

他这个时候才开始强烈的盼着徐一凡在这里主持大计呢,无论什么样的局面,他总能想出法子,总能当好掌舵人!

只要徐一凡在,自己恐怕这点别样心思都不会起吧。大家只会相信他总有办法……

“这怎么办?莲房大人赶到,徐大人只怕还没有回平壤,咱们该如何是好?”

唐绍仪终于沉沉开口,听听大家的意见再说。

屋子还是沉默,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听见詹天佑犹犹疑疑的开口:“咱们不能先迎接杨大人么……我没有别的意思,用官场的应酬手段,羁縻他一阵儿,再塞些银子……北洋的官儿没有不要钱的,莲房大人这方面名声也不见得顶好,只要能拖一段时间,等大人回来安排布置一切可好?”

不等李云纵说什么,唐绍仪已经先摆手反对:“莲房大人是中堂的谋主,他还能不知道事情轻重?这次他们是下了决心对付大人和禁卫军,一来准定是宣读上谕,催促徐大人离军的……塞钱,应酬,都没用。”

詹天佑眼光一闪,抱着头呆呆的只是自语:“要是徐大人还在……大人偏偏要去什么东北!那计划,我是不敢附和,太大胆,太弄险了……他要是不去,还在这里。以他的本事,总能想出其他应付办法吧……咱们都舍不得这个团体,这个基业。总有其他办法想吧……”

大家都不说话,李云纵咬着牙齿,似乎要起身发话。他身边突然站起了一个矮胖的身影,朗声放言:“调兵!中途截住杨士骧!反正不让他踏足平壤半步,或死或活,由大人回来一言而决!”

唐绍仪身子一歪,这袁世凯还真是敢说啊!徐一凡本来打算的计划,是以马贼打着东学党的旗帜起事作乱,禁卫军立即分布各地要津,名为平乱,实则拒阻北洋北上。只要他咬着牙齿说他还负担着平乱朝鲜的责任,以他建立的功绩,和北洋之间有官司打了。等朝廷再下定不容易做的决心,大半年说不定就过去——为什么徐一凡强调这大半年,大家都不太明白,以为大概就是撑持待变的意思。

只要乱起,杨士骧敢上来,就敢派兵将他“保护”起来!万一杨士骧有什么意外,事机已经发动,有地方可以推。再扯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也许还能走走北京门子,再发动点清流的力量制造舆论。也许就能在万难当中走出一条道路出来!

他们很勉强的接受了徐一凡的计划,虽然觉得有太多风险,也太大胆。但是毕竟还勉强说得过去。为团体计,拼就拼了。

却没想到,袁世凯这降人,却要调兵去截杀杨士骧!现在能调的,无非就是禁卫军而已!以朝廷禁卫军去明目张胆截杀朝廷传旨天使,袁世凯胆子包着身子了?这时候杨士骧出事,他们能朝哪里推?

“胡说八道!你这是立刻给咱们,给大人招祸!这种事情能做么?是不是还记恨咱们赶走了你主子荣禄,夺走了你的庆军?枉大人还让你参赞军机!这里没你呆的地方,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