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三十五章 禁卫军的地位(第2/5页)

今儿,他可是专心来送行来着。

马队转眼就到了码头前,纷纷勒住。徐一凡高居马上,今儿他可穿了二品大员的服色,戴着顶子,马蹄袖雪白。目光笑吟吟的在码头人群上面一扫。才采访完杉村公使的那几个西洋记者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忙不迭的奔过来。他身边戈什哈飞快下马,挡住了那几个西洋记者来路。一个戴着礼帽的记者还跳着脚在那里用蹩脚的中文叫着。

“徐大人!徐大人!你对现在东亚朝鲜的局势,有何评论?”

徐一凡笑着朝他们招招手,开口居然是英文:“各位稍待!稍待!改日专门和各位聊聊,兄弟不过是暂时看着这一摊子,还能有什么看法?今儿,是来送荣大人的!”

徐一凡的流利英文吓了记者包括码头上所有的人一跳,大家这时似乎才想起,他们徐大人是欧游十年回来的大学者!不过这一身打扮,说出英文出来,那也真是有点那个什么。

李星迎上来,啪的立正行礼,徐一凡下马拍拍他肩膀,毫不停留的就朝马车走去,一边走还一边训斥李星:“你办得什么事情?大热的天儿,荣大人的车子封死了窗户,热着了荣大人怎么是好?”

骂完李星,正好走到车马之前。车子旁边士兵们散开,荣禄的家人也畏畏缩缩的让了开去。现在徐一凡和荣禄的地位,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没法儿比啊。

车马里面响起一声长叹:“怎么?徐大人还要来看荣某人的笑话?”

话音方落,就看车帘子一掀,荣禄低头弯腰走了出来。几天下来,他人已经瘦了一圈,一身便衣行装,颈子上面搭着一根黄封绸条,就代替钦犯的枷锁了。只是目光仍然桀骜不驯,看了徐一凡一眼,轻轻的跳下马车来。

徐一凡笑笑,手一摆,身后溥仰已经快步跟上,不知道从哪里变出两个酒盏。里面半盏子也不知道是酒还是水。

徐一凡持杯在手,只是微笑:“不敢,徐某人不过是暴得大名,这次赶来,是有一事求托荣大人的。”

荣禄哈哈大笑,像是听到了什么最荒谬的笑话儿。徐一凡一举将他整落马,居然还有事情来求托他!

他接过杯子,笑吟吟的问:“求我什么?我可是钦犯!”

徐一凡淡笑,今儿送荣禄,要说的话,还有中间的转折,他可是在脑子里面过了无数个来回的。

原因就是,禁卫军地位实在尴尬。这支新军,现在说起来,没有顶头上司!大清经制之师,几百年来多有变化。到了现在,就是原来的旗绿两军,再加上太平天国之后兴起的各系练军。

八旗隶属京师八旗,还有地方驻防八旗。京师有什么骁骑营护军营之类的番号,各旗都统参领左领分任,地方有满洲将军。不管还能不能打仗,指挥权就是各级满洲权贵层层节制。是旗人组织的根本。而各地绿营,又是参游副将总兵提督一路上去,节制大权在各省总督巡抚和提督手中,各有统辖,互相牵制。就算是各系练军,也是归口着有实权的封疆大吏指挥。都有着一个节制调度的顶头上司。

而他这个旗人禁卫新军,却是一个怪胎。所以朝廷才派了荣禄来,按照分权节制体制,他大概就是军队的统领,而荣禄却是文臣掌军节制制衡他的。荣禄再向朝廷负责,勉强还成一个样子。

可是现在的情况却是,朝鲜大乱,荣禄倒台,他这个本来应该被驾驭控制的领兵大员,一下既是统兵重将,同时又成了节制军队的文臣大员!而且,他该向谁负责呢?

朝廷兵部管不着,八旗没他这个建制,各省分设的绿营更谈不上,倒是有点和练军差相仿佛。可是练军形成,都是太平天国以来自有的传统而成,他也不是封疆大吏!

荣禄既去,估计也没哪个满洲大员来接这个烫手的山芋。朝廷自然对这个禁卫军怪胎失去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取消吧。一支八千人的军队,对于大清来说,微不足道,只要不让那些大佬头疼这个怪胎就成了。

现在唐绍仪在京全力奔走的,就是这个禁卫军的地位问题。徐一凡不求朝廷能马上承认禁卫军的地位,这也是不可能的。只求能将这个不尴不尬的局面暂时拖延着,只要战事一爆发,那么禁卫军的地位就不解而解了,只要他能赢得战事的部分胜利,那么禁卫军将来的地位就不可动摇!成为他扶摇直上,逆而夺取的坚实依靠!

现在,别看他才取得辉煌的胜利,可也到了最是风急浪高的时候儿。他一直剑走偏锋而进,步步都是惊心那也是正常的事儿。

徐一凡只是瞧着荣禄,这问题,估计荣禄也想到了吧。荣禄笑声渐低,慢慢儿的转过了头去,只是看着手中酒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