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二十一章 变起(第2/7页)

他不敢直接找徐一凡报这个消息,万一徐一凡没撑住,新的大人来了。说不定就要追究他这个打小报告的麻烦。大烟劲道之下,偷偷找一下溥仰,还是有这个勇气的。当即就趁着勇气还没有消退的时候漏夜去通报了溥仰这个消息,回来更是抽了双倍的大烟给自己压惊。心里还有些得意,这么多旗员在徐大人手里得了好处,得到消息恐怕都是一般的,可是谁也没有我六爷仗义!

仗义之后的得意没持续几天,那六爷又开始犯愁。徐一凡那里,前途还是未卜。他们的好日子,也不知道能再有多久。上忙也快收完了,唯一的大宗来源,只有赶着这个节气,多收点水钱。这些朝鲜百姓们没水放,错过节气,就要饿肚子。不能不交,还是这个最保险!他们就算敢闹事,自己带着的这二十多枪兵是吃干饭的?手里都是货真价实的洋枪!

昨天他就给自己那个带肚子的二爷下了命令,每村的水钱,加到二百吊!压着朝鲜郡曹快点出告示公文。那二爷听到这个消息,顿时跑得飞快,比他还要兴高采烈!

公文发下去,今儿他就准备去内源洞附近那个袱洲,带着枪兵去弹压一下儿。有不开眼的泥腿子敢哭天抢地的,枷上几个王八蛋再说。那六爷要是不好,也照应不了你们这些藩国子民几天了。也要给他们留点遗爱不是?

于是在光绪十九年七月十九日这天,那六爷早早的就从床上爬了起来。还留在府里抚慰的朝鲜大姑娘伺候着他抽了一两多大烟。六爷换了一身熟罗的长袍就出了府门。二十多个原来庆军淘汰下来的枪兵,再加上二十多平安道的叫花子道军。早就稀稀拉拉的守候在门口。马也备好了。那六爷看看头上太阳,又看看马,觉得有点儿舍不得自己。太忠于王事了。顿时就连打带骂的让人换了滑竿,上面还支上了遮阳的棚子。四个朝鲜民夫抬着他。旁边是二爷给他装烟递茶,浩浩荡荡的直奔内源洞旁边的那个大袱洲而去。

走了小一个时辰,那六爷大驾才到了。

袱洲就是蓄水的小型水利设施,大清多是石头砌的,朝鲜这里多是干打垒的。这里是一个大袱洲,水面甚大,水清清亮亮的,倒映着远处青山。袱洲池塘旁边还有如荫绿树,风从水面上掠过来,水影摇曳,让人胸怀就是一畅。

放水的卡子那里,早就守着了郡曹那里派来的差役,没精打采的蹲着站着。看到那六爷的滑竿摇摇摆摆的过来,才忙不迭的站起来,用朝语吆喝着将围着的百姓朝外赶。

百姓们看来早就得知了水钱加到二百的消息,一个个都是神色愤懑。今儿和往日还有些不同,袱洲水口围着的几百村民,没有像以前一样低低咒骂,都是一个个沉默不语。默默的朝后退着,只是不时的用眼神扫一眼过来的那六爷一行。在队伍当中,还有一些同样是朝鲜百姓打扮的人物,更是有意无意的聚集在一起,交换着互相的眼色。

那六爷当然没注意到这一切,他都快给晒晕了。看着眼前的水波,巴不得马上坐过去凉快一下,在滑竿上面都快把踏脚给跺断了。四个民夫气喘吁吁的将他抬至,二爷放好马扎,那六爷忙不迭的找了一个最阴凉的地方坐下来。吸了点鼻烟,又灌了一通花茶水。这才缓过劲儿来,看见手下都围着袱洲洗脸擦手,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都他妈的躲什么懒?六爷对你们客气,一个个就登鼻子上脸了?都他妈的起来,给六爷收钱去!”

枪兵们懒洋洋的晃过去,又去对那些郡曹派来的差役又推又搡。嘻嘻哈哈的让他们去找来放水的百姓们收钱。差役们又去对百姓呼喝。扰攘了半天,才看见人群当中推出一个中年汉子,肤色黝黑,赤着双脚,看起来就像最普通的朝鲜农人。可是偶尔眼神一闪,却是阴沉难测。

正是生驹尻之。

他摘下斗笠,被差役们推搡着直走到那六爷那里。一路还在用朝语激烈的争论着。很是挨了两下脆的,顿时就是嘴角见血。那六爷头抬也不抬的看着远处风景,哼哼着京剧。直到生驹给推到了他的面前,他才斜着眼睛打量了一下,嗤的一声,拉长了腔调问:“又怎么着了?”

一个会汉语的差役弯腰陪笑解释:“大人,这是内源洞推出来的人,他说朝鲜自古袱洲用水没有让百姓交钱的道理。再说了,以前是一百吊,现在怎么是二百吊了?他们不想交,更交不起。大人无论如何也要放水,不然百姓们耽误了收成,是要造反的。”

这差役虽然吃着官饭,办着官事。但是看来对于这些清国来的太上皇也是一肚子意见。平时不敢说,现在却借着翻译生驹的话,刺了那六爷好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