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十五章 委屈(第3/5页)

马弁们军棍啪啪的打了下来,李云纵的吼声也在新兵耳边震荡:“练兵为至阳之举,女人给老子滚蛋!什么宪太太,老子一概不认!听口令,正步~~~~踢!”

新兵们谁也不敢乱动,啪的一声,整齐的正步踢出。挨完军棍的李星爬起,站得笔直的也正步踢出。

就连旁边的民夫,这个时候也是震慑得鸦雀无声。

周围各个练兵的营方阵,没有一个人朝这里看过来,只有短促整齐的口号声音。楚万里带着自己亲训的新兵营,斜着眼睛远远的瞟了李云纵一眼,嘴角一丝淡笑。

今儿这出……比打这些新兵一百顿军棍都有效呢……

※※※

这个时候的徐一凡,自然不知道李大小姐的委屈。

他正带着詹天佑和唐绍仪,一件件的商议事情。百业初举,繁忙的程度如此。估计现在别人问他李璇是谁,他都要想半天吧。

他脑子里面现在盘旋的,就只有资金流向,部队入营人数,建设进度,军官委任,装备到位情况……这些冷冰冰的东西。

象那夜踏月百里,温泉双飞的美妙享受,估计暂时要离他挺远了呢。

“大人,这是装备到货的数字,八千杆毛瑟八八式最新洋枪,每枪附弹千发。连子弹一杆要一百零四两银子,总计连运费,九十二万两要开发给礼和洋行……现在就付么?”

“通知南洋那边,照付。”

“大人,明天改进的马克沁连射洋枪试射,大人要亲临么?”

“当然去,一旦试射成功,这种发射无烟火药的马克沁机关枪,立即订购二百架!修械所现在如何了?摸透结构没有?我不要你们现在能造,但是至少现在要会修!缺什么机器,马上订购,缺什么技工,不管土的洋的,马上聘过来!”

“大人,平安道咱们这些借饷大使,又送来了不少粮食,要唐大人赶紧过去,给他们办收条,发提成……”

“少川,你就先去吧!”

昏头涨脑的议完一堆事情,批了不少公文。唐少川才匆匆离开,一个詹天佑手底下的委员,就送了一包东西过来。詹天佑接过来一看,忙不迭的就递到可徐一凡眼前。

徐一凡正坐在自己书案后面,帮办大臣公署还在帐篷里面,溥仰和戈什哈们军服整齐的守在帐篷口。闷热的天气下,徐一凡满身满脸都是大汗,桌上摆着一个铁壶,里面是南洋咖啡。一杯杯的喝下去,身上汗出得就更多。他坐在那儿,已经明显清瘦了不少,但是还是精神炯炯。如果他原来那个时空的亲人朋友看着他的模样儿,一定觉着变了另外一个人。

以前他多少有些随和慵懒,也有些愤青的郁郁。现在虽然笑容还在,可是总让人觉着这笑意后面,有着说不出深沉的东西。愤青的郁郁已经全然没有,换的是一种凛惕和承担着无数人责任的自负。原来办公室白领废柴一族的小肚子还有虚弱,都变成了清瘦结实,还有无限精力。

他现在,已经有了一点儿领导者的模样了。

詹天佑的东西递过来,徐一凡抬头瞧了他一眼。詹天佑也黑瘦许多了,徐一凡眼神儿一闪,并没有说话。打开那一包东西一看,顿时就高兴的一拍桌子。

“好,铸得不坏!跟那些马钱,立人钱,鹰洋比起来,成色一点儿不差!达仁,你们铸造工艺不坏!”

那一包东西,却是一堆亮闪闪的洋钱。正面是两个汉字,七二。背面却是一圈洋文,是徐一凡钦定的文字,詹天佑这留学美国的人都认不出来。

这可是徐一凡从国内,从国外聘请的技师,在朝鲜铸出来的洋钱!清季以来,钱法混乱。通行的主要是银子和铜钱。银子流通,都是剪了又剪,最后成了一堆银渣。铜钱又重又不方便。还有一个拿铜钱去铸铜牟利的弊端。而且单单是银子,成色就有好多种,什么关平,松江平,常平,台州平之类的,极其不便利。当国门打开,国外的银币涌入,这种成色固定,币值固定的货币,顿时就是大行其道。可这钱息也就源源不断的流出去了。

满清大吏,谁看不到这洋钱的好处收益?不少人都想着鼓铸。比如说湖广总督张南皮,就在今年,已经打算在湖北开铸了。和户部公文往来一次又一次的打着官司,朝廷是怕利权全部操在地方,以后就更难约束了。

徐一凡这倒好,他没经过公文,在平壤附近,开始私铸大洋!眼睛亮晶晶的,盯着这钱息收入。这洋钱铸出来,七二是成色,后面的一圈洋文,是徐大头三个字的汉语拼音!还不是现在通行的罗马式汉语拼音。这点上面,不得不承认,他还是有些恶趣味的。

这种私铸的大洋,除非人家能在平壤这个地方抓到他的私铸工厂,不然打死他也不承认。就当是境外流入的另外一种新式洋钱了。这洋钱立即就可以当作军饷发放,士兵们可以寄回去瞻家。或者韩老掌柜运来物资,士兵们就地就可以用大洋采购,徐一凡也可以用这些大洋支付部分国内军资的采购。几方面一起,这大洋就流通出去了。只要铸造得越多,这流通范围就是越广。流通范围越广,这钱息收入就是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