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十四章 练兵与汹涌(第3/5页)

翁同禾冷冷道:“那当初为什么还要他去朝鲜?现在又折腾回来?”

秀宁抿嘴一笑,凤眼波光一转。并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轻舒玉手,接过了侍女递过来了茶盏。

“当初可是李鸿章要求咱们去的啊!不去,不是不给李中堂面子?不去,怎么接收淮系手中的六营庆军作为禁卫军的底子?不去,现在朝鲜怎么会是咱们的荣大人说话儿?捞了好处,还不赶紧回来,等着乱子继续闹大?”

啪的一声,却是世铎情不自禁的鼓掌。连额勒和布都瞪大了眼睛,老脸笑得跟朵花儿一样。现在,才算明白了老佛爷的心思!

又或者,老佛爷的心思,就是这位秀格格的心思盘算?

明白了过来之后,后续手段也就很明白了。

世铎站起身子笑道:“这就办折子去!徐一凡回来,看他怎么再跋扈,要是不听话,这板子打下去,可也重得很!咱们还落了一个禁卫军!”

秀宁轻轻扬手:“四爷爷,话不是这么说……朝廷的体面,徐一凡的体面,还是要顾及的。从朝鲜撤,慢慢儿的来。这个人,是人才啊……白手起家,从李鸿章手里硬抠出六营兵出来,在朝鲜这个没有供应补给的地方,担待行事。硬生生的搭起禁卫军的架子……这个人,咱们要用啊……”

世铎虽然是首席军机,但是对秀宁却没有半点轻视的意思,居然还微微呵了呵腰:“秀格格,咱明白。咱们只是先去电报,重重的申饬他一下!其他的,慢慢来吧,总之,不能让他在朝鲜多呆着!”

翁同禾冷哼一声,看鬼子六大有含义的目光投过来,他只是长叹:“潮流汹涌啊……但愿如秀格格所言,也只有老佛爷能收服得了徐一凡!”

话语意思虽然是颂老佛爷的圣,但是语气背后,却是说不出的失落。

皇上,你怎么就算不过老佛爷呢?

再看看秀宁,老头子也叹气。这妹子,怎么就不帮帮你的皇帝哥哥呢?

※※※

在这些满清重臣处心积虑,挖空心思的时候。

朝鲜平壤附近,却是热火朝天。

大队大队的新兵,正换了徐一凡亲自设定式样的作训服。就是北方百姓常穿的白布汗褂子,还有收裆的棉布裤子,戴着怪模怪样的作训帽。身上衣服,比起百姓的服装,更贴身一些,也更棱角分明一些。数千人穿得整齐站在操场上,面前是军服笔挺,军靴闪亮的新式军官,就自然有一种军队的气度。

收拾这些新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

这些新兵,初抵平壤,手里拿到的就是两套作训服,一顶作训帽。两双胶底布鞋。甚至连内衣都发了。质料都是上等,是南洋采购,或者就是在南洋生产的。毛巾牙刷,搪瓷牙缸,牙粉针线种种东西,全部都打包发给。

这些北方农家子弟,何尝见过这些好玩意儿,拿在手里都是发呆。当兵还管这些东西?不少还是洋玩意儿啊!

南洋学兵们坐在成排的桌子后面,都穿着新式的军服,一样样的流水线发放着东西。每个新到的农家子弟都敬畏的看了一眼这些满身洋派的青年。懵懵懂懂的跟着人流朝前涌动。

走到前面,就是一大片空地,地上铺着芦席。百多号系着白色围裙,戴着和他们一样作训帽子的军中厨子。正守在一口口大铁桶前面儿。每个铁桶,都冒着诱人的香气。新兵们还没反应过来,按照顺序,每个人手里就都塞了一个搪瓷碗,一口搪瓷水杯,再加一双筷子。队伍从铁桶前面经过,每个人碗里就是一大堆尖的红烧肉,带把搪瓷水杯里面也盛满了蛋花汤。

北方农村清苦,就是亲朋好友往来,逢年过节,上等的八八席面也就是八盘八碗的面筋豆腐泡青菜炒鸡蛋之类的,只是多了点油花儿。荤席逢年也难得吃上啊!

一路颠簸过来的新兵眼睛都直了,冲着这红烧肉,这个兵也有当头!

新兵们嗡到芦席上面坐下,按村按乡的自由结伴儿。芦席中间一个大木桶,满满的高丽白米饭,随便添。一个个都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看着他们那个杂乱的坐样,周围背着手冷眼旁观的学兵军官们都微微摇头。一帮死老百姓!

吃饱喝足,心满意足的新兵们才站起来,这个时候就遇着下马威了。一个个学兵军官,南洋学兵候补军官,庆军弁目们冲进来:“站队站队!李大人没教着你们么?排好!叫着谁的名字,就跟着走。不要扎堆,听号令行事!”

昏头涨脑的新兵们在纷乱中听到自己名字,就赶紧在叫自己名字的人面前站好。乡亲想挤过来,军棍差点儿就敲过来了。

这个时候,体罚从来不是一个问题。近代军队的一体两面,就是近代民族主义精神和严酷的纪律。对于这些新兵,民族主义精神要慢慢教,严酷的纪律可是立竿见影。但是徐一凡倒是规定,不许有侮辱性的体罚。一脑子近代思想的学兵们,可是盯着那些庆军的弁目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