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世上到底有谁爱你?(第2/6页)

问题是燕太子丹想用秦舞阳,但荆轲不愿意啊!荆轲心里面,有着另外一个理想的助手人选。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顷之,未发。

荆轲在等待某一个人到燕国来,要和这个人一起去刺杀秦始皇。可是那个人住得非常远,需要花时间准备,所以一直没有到,荆轲也一直在等待他,因此延迟了出发的时间。

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

“太子迟之,疑其改悔”,各位又可以再次清楚地看出太子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看到荆轲一直没有出发,又开始怀疑荆轲是不是后悔改变心意了。他故意再次对荆轲说:“日子已经快到了,荆卿难道没有出发的打算吗?我可以派遣秦舞阳先去。”这话说得多么不客气,意思就是怀疑荆轲是不是怕死不敢去。如果你怕死,我就叫秦舞阳去。

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荆轲非常生气,太子丹对他那么好,那么看重他,给他那么多的享受,结果到这一刻,荆轲才发现燕太子丹根本不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荆轲既然决定要做这件事,他已然视死如归,怎么可能会改变心意?

荆轲斥责太子说:“如果只想去送死,那不过是一介竖子而已。”做一件事情的目的是成功,而不是做烈士。今天荆轲要做的事情,是拿一把匕首,进入“不测之强秦”。既然“不测”,就得有万全的准备,尽量将一切条件准备到最好。而在这众多条件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选择什么样的人,往往就决定了一件事情的成败。

可是这时太子已经怀疑荆轲,荆轲也只能出发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再看一遍,虽然跟《燕丹子》有点儿不太一样,但这一幕还是一样悲壮!燕太子丹谋事,也还是一样不密。《易经》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从这里就可以预卜太子丹做事的成败。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要办成刺秦这样的大事,就要确保成功的概率;要确保成功的概率,就必须想尽办法去打通一个又一个关卡。燕国的使团到了秦国,秦王一定会亲自见你吗?他就没有其他要事吗?这时候就需要秦王身边的人,来帮你讲话。

那秦王身边的人为什么要帮你讲话呢?因为你长得帅吗?还是你跟他有什么私人的交情吗?如果都没有,那还有一个办法。什么办法?“世路难行钱为马”,就用“千金之资币物”去贿赂秦王的宠臣蒙嘉,果然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蒙嘉收了钱之后,就先替燕国使团讲话,他说:“燕王确实被大王您的威严震慑得心惊胆战,不敢发动军队来抵抗大王(就是不敢举兵对抗的意思),希望变成秦国的臣子,和其他诸侯一样,比照郡县纳赋税,只盼望能守住先王的宗庙。燕国恐惧得不敢自己陈述(因此才要蒙嘉私下帮着讲),恭谨地斩下樊於期的头,并献上燕督亢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亲自拜送于庭,派使者来见大王,等候大王的命令。”

蒙嘉特别把“樊於期头”和“燕督亢之地图”这两样东西讲出来,因为他也知道这两样东西是秦王最在乎的。秦王果然非常高兴,决定用盛大的礼仪(“乃朝服,设九宾”),在咸阳宫接见燕国使者。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

到了殿上,荆轲是正使,拿着装有樊於期首级的木函;秦舞阳是副使,拿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两个人一前一后上去见秦王,这是当初就想好的计谋。到献图的时候,荆轲跟秦舞阳两个人共同把图打开,这样殿上有两个人,刺杀就有把握多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就算办法再好,你也得看看执行这个任务的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