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如何刺杀秦王?(第3/5页)

做事要怎么样才能成功?《孙子兵法》不是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吗?“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事前要有万全的准备,才能够确保成功。而在这些准备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轲所以未行者,待吾客耳。”荆轲为什么迟迟不肯出发?他就是在等待他的门客,那个门客同样是个有才之人,只有两人合作,才能担保这件事万无一失。

试问:如果你是荆轲,这一刻碰上了不按你的计划做,却又急着要你出发的燕太子丹,你该怎么办?

不去,燕太子丹的耐性还能保持多久?其他门客又会如何看你?

去,没有樊於期的头,这根本就是白白送死,让天下人笑话,你的命就这么贱吗?

荆轲的选择是,按自己的计划办,把事做成定局!

于是轲潜见樊於期曰:“闻将军得罪于秦,父母妻子皆见焚烧,求将军邑万户、金千斤,轲为将军痛之。今有一言,除将军之辱,解燕国之耻,将军岂有意乎?”

太子丹不找樊於期,荆轲自己去!

荆轲私下去见樊於期,对他说:“我听说将军在秦国获罪,父母妻子儿女都被活活烧死。”秦法严酷,樊於期全家都死光了。秦国追捕樊於期,悬赏“邑万户、金千斤”,几乎天下人人都想杀他,所以“荆轲为将军的遭遇感到悲痛”。但荆轲有办法,能够完成樊於期的心愿,又回报燕国,就看他是否同意。

於期曰:“常念之,日夜饮泪,不知所出。荆君幸教,愿闻命矣!”

樊於期回答说,他每天想起家人就哭泣,却不知如何是好。现在幸好遇见了荆轲来教导他该怎么做,于是他对荆轲说:“请告诉我,到底应该怎么办?”

荆轲的回答是,把你的头给我!

轲曰:“今愿得将军之首,与燕督亢地图进之,秦王必喜。喜必见轲,轲因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数以负燕之罪,责以将军之仇。而燕国见陵雪,将军积忿之怒除矣。”

荆轲说,“今愿得将军之首,与燕督亢地图进之”,只要有您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送给秦王,“秦王必喜”。因为这是秦王真正想要的东西,送礼就要送人真正想要的才有用。

荆轲的计划是,秦王一高兴就会亲自见荆轲,到时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把匕首捅到他的胸口,亲自历数他对不起燕国的罪过,责备他迫害樊於期的冤仇。那时燕国被欺凌的耻辱就能洗雪,樊於期的积愤也就能消除了。

樊於期像

於期起,扼腕执刀曰:“是於期日夜所欲,而今闻命矣!”于是自刭,头坠背后,两目不瞑。太子闻之,自驾驰往,伏於期尸而哭,悲不自胜。良久,无奈何,遂函盛於期首与燕督亢地图以献秦,舞阳为副。

樊於期听到荆轲的计划后,马上站起来拿着刀说:“这是我日夜盼望想知道的方法,终于有人告诉我了!”于是他立刻割颈自杀。各位看看野史的描述,“头坠背后”,表示樊於期有多么决绝!“两目不瞑”,因为他还没看到仇人的结局。

不愧是樊於期,有种!比那个优柔寡断的太子丹强!

太子丹听说此事后,立刻自己驾着车飞驰到樊於期的住所,趴在樊於期的尸体上痛哭不止。“良久,无奈何”,人都死了,还能怎么办?只好将樊於期的头装进木匣之中,加上燕国督亢的地图作为献给秦国的礼物。再派秦舞阳作为荆轲的副使,一同前往秦国。

也就是说,太子丹决定不等荆轲那个门客了,他还是宁可相信自己的门客,全然忘了田光先生说的话:“然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

荆轲入秦,不择日而发,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意和之。为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二人皆升车,终已不顾也。二子行过,夏扶当车前刎颈以送。

荆轲启程前往秦国,没有挑日子就出发了,可见太子丹催得有多急。出发的这一天,太子丹和知道这项计划的人都穿上白色的衣冠,到易水的北边来送行(水北曰上,否则难道是站在易水水面上送行吗)。各位注意这一段,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易水送别”!

荆轲起来敬酒,高唱那流传千古的名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的好友高渐离击筑,宋意唱和。唱到高亢壮烈的部分,则人人怒发冲冠;唱到悲哀凄凉的部分,则人人痛哭流涕。最后荆轲与秦舞阳两人上车,踏上往秦国的必死之旅,从头到尾也没有回过头。等车子经过夏扶时,夏扶在车前自杀,以此为两人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