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诟莫大于卑贱,悲莫甚于穷困(第6/6页)

还不只如此,李斯家每一个儿子娶的都是秦国的公主,李斯家每一个女儿都嫁给秦的公子。各位由此就可以看出他家富贵到什么程度,和秦国宗室的关系密切到什么程度,秦始皇喜欢他到什么程度。

李由有一次刚好告假回到咸阳,于是李斯在家中举行欢迎酒宴,朝廷所有的部门首长都来祝贺,门口的车骑多到数以千计(不知道李斯家附近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停车空间)。这和今天那些名流富豪结婚,饭店门口的豪华跑车可以排到几条街以外是一样的盛况。为什么这里不写“百官”而写“百官长”呢?因为官职低的官员还挤不进去。

看见这样的盛况,李斯的心中又做何感想呢?

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

这是李斯一生的第二次叹息,我们来看看他为什么有如此深长的叹息。

李斯说:“唉!我曾听我的老师荀子说过‘物禁太盛’。”这是真正的中国思想,中国人相信什么事物到了顶峰后,接下来就要衰落。盛极则必然会衰,所以当我们说一个人已经走到一生顶峰时,就代表接下来他要走下坡路了。

“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

李斯接着说:“我李斯不过是出身于楚国上蔡街巷中的一个普通老百姓而已,陛下其实不知道我的资质驽钝、才能低下,将我拔擢到这样的地位。”什么地位?丞相的地位。这当然是自谦的话,秦始皇又不是昏君,你李斯还叫资质驽钝、才能低下的话,天下就没几个资质聪颖的了。

“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

李斯又说:“如今在秦朝已经没有臣子的地位比我更高的了,可以说是荣华富贵无人可比。”富与贵不同,富是有钱,贵是有地位。记不记得前面跟各位说过,李斯一生的心愿是什么?他说:“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与卑贱相对的就是高贵,与穷困相对的是富裕。李斯不论是在富上还是在贵上,都已经到达一生的顶点了。也就是说,李斯一生的心愿,这一刻通通都已经达成了。于是他开始担心,担心什么呢?

“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什么叫税驾?马拉着车往前跑,越跑越快,越跑越快,怎样才能把这个车给脱下来,让这个车能够停下来?李斯已经达到了他一生的巅峰,可这匹马还没有停下来,他非常害怕,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

各位看到这里可能会说,那还不容易,李斯大可以告老还乡啊!问题是各位想得太简单了,李斯一定不会这么做。

人要如何给自己留退路?我们可以从张良的例子中得到启示。汉初三杰中,韩信冤死,萧何曾经入狱,只有张良面对多疑猜忌的刘邦和吕后,却能取得他们的信任,最后全身而退。

原因何在呢?汉高祖取得天下、定都长安后,诸将人人争功,希望得到更大的权势和更多的财富时,张良却做了三件事:

第一,声称自己身体不好,常常生病。

第二,宣告自己一心修仙,不关心人间的名利地位。

第三,他不只是说说而已,还闭关修炼,杜门不出。

身体不好,就难以领军为官。一心修仙,就代表对人间的名利没有兴趣。杜门不出,不和其他功臣往来,就少了无穷是非。当别人都只想到“进”的时候,只有张良已经想到了“退”,所以才能明哲保身。

“怎么退”从来就不是问题,问题是你真的“舍得退”吗?

李斯这个人的心性,毕生所好就是富贵权势。一个已经享受到富贵权势的人,怎么可能轻易放弃他所拥有的一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什么是“戒之在得”?这是好听的说法,其实就是“戒之在贪”!到了李斯这个地位,他怎么可能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势?不要看他在那里“嗟乎”,一副“喟然而叹”的模样,从那之后发生的事情就可以看出,谁敢跟李斯抢权位,他依然会跟谁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