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你,要选择什么样的道路?(第2/5页)

什么叫“强道”呢?“霸道”和“强道”的本质都是以力服人,但“强道”连仁义的幌子都不要。我要进攻就进攻,我要掠夺就掠夺,只要对自己有好处,什么都可以做,不需要任何借口。在这种人的心中,只要能让自己更强大,什么仁义道德都是假的。而秦孝公和商鞅最终选择了这条道路,因为它见效最快。

是啊,用仁义道德来说服人,哪里比得上直接拿拳头来威胁人更快呢?“帝道”“王道”“霸道”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多多少少要收买人心。人心难测,花费时间实在太长,只有“强道”见效最快,往往能在当世中就看到成功。问题是,“强道”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第二个问题,卫鞅到秦国来,不就是想被秦孝公重用吗?为什么卫鞅不一开始就痛痛快快地把“强国之术”说出来呢?前面干吗花这么多时间说“帝道”“王道”“霸道”?万一弄得孝公不高兴,以后不再见他,那卫鞅前面所做的努力不是都白费了吗?

各位要知道,在战国时代,君臣之间的关系和后来很不一样。当时因为天下有许多国家,有才之人可以自由选择老板。所以不但君要择臣,臣也要择君。用现代的话说,卫鞅是来找合作伙伴的,不是来要饭的。

秦孝公固然想知道卫鞅是不是人才,卫鞅也想知道秦孝公是不是明主,是不是值得他信任,是不是能让他一展抱负。用什么办法可以了解对方呢?那就是试探。卫鞅的“强国之术”,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做法,他要彻底推倒一切旧制度,来建立一个新的时代。所以卫鞅反复地试探秦孝公,想要知道他是不是真有坚定的变法决心,是不是真的为了追求强大,可以不顾一切道德仁义。

只要孝公还有一点顾忌,只要孝公还有一点虚伪,那就不是他最好的合作伙伴,卫鞅就只能再找其他的国家合作。结果在反复试探之后,这对君臣终于确定他们彼此是最好的搭档。只要他们合作,秦国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

卫鞅用什么方法来使秦国强大呢?说穿了,就是《商君书》中所说的“利出一孔”。什么是“利出一孔”?在法家看来,天下人所作所为不过就是为了得利,因此只要把其他能够得利的孔道全部堵死,只留下一个能够得利的孔道,也就是国家想要人民去做的事情,这样所有的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去从事它,而且会越做越好。

卫鞅怎样做到这一点呢?很简单,卫鞅在秦国重新划分了各级军功爵位。他规定一个人所能拥有的土地、房屋、奴隶还有生活享受,全部由爵位决定。即使你家财万贯,但没有爵位,就不能住大房屋、穿好衣服,也不能拥有大量的土地和奴隶。只要有了爵位,这些国家都会给你。更狠的是,即使你父祖都是宗室贵族,只要没有军功,你就不能名列宗谱之中,自然也就不能继承父祖的地位。

但想要得到爵位,就只能拿军功来换,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拿敌人的首级来换。所以在秦国,想要荣华富贵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上战场”!所以这个方法一颁布,秦国举国上下,人人奋勇赴战。

咸阳宫遗址台(位于今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中间浅色部分为宫殿中唯一一根巨柱遗痕,有学者推测其为荆轲刺秦王时绕行之殿柱

试想,倘若你是六国的军队,在战场上面对秦军,却只见对面的秦人,一个个的目光都盯着你的脑袋不放,嘴角露出热情的微笑,你心中怎能不发毛?因为秦人心中想的是,这个脑袋可以换田地,那个脑袋可以换大屋,再一个脑袋就能让他娶上老婆。别国人视上战场为送死,秦人却视上战场为晋爵发财的坦途,怎么能不变成天下最勇猛的军队?

但天下有一得,则必有一失。卫鞅的办法对孝公好,对上战场的战士好,但是对原本的既得利益者,也就是贵族们实在是一点都不好。这些既得利益者,本来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安享一生的荣华富贵。现在卫鞅把他们原有的财富、地位、权力全部夺走,分给敢上战场为国家战斗的勇士们,他们怎么能不对卫鞅恨之入骨?因此反对卫鞅最为激烈的,就是以甘龙、杜挚为首的秦国本土贵族们。

施行卫鞅新法后,一开始百姓都觉得很痛苦,因为有种种新的规定要强制他们遵守,例如卫鞅要求民众必须互相检举不法的行为,检举者受重赏,隐匿者必须连坐。又为了增加农业人口,规定从事工商业而贫穷者,全家都要沦为奴婢,只有努力耕织才能免去赋役。百姓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法律,实在是太不适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