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为善,有报吗?(第4/6页)

很久以前,穆公不小心丢了一匹好马,结果被住在城郊外的野人抓住吃掉了。参加这场盛宴,分着吃掉马肉的一共有三百多人。也不知道那匹马有多大,居然能供三百多人吃?

负责追查此事的官吏是个厉害角色,居然把三百多人一个不落地全部抓回来,要对他们依法处刑。这时秦穆公说话了,各位知道他说什么吗?他说:“君子怎么能因为畜生去杀害人呢?我听说吃了好马的肉如果不喝酒,对人的身体有害。”于是秦穆公不但释放了这三百多个野人,还送他们酒喝。

后来这三百多个野人听说秦国要跟晋国作战,都来请求跟随穆公参战。等穆公被晋军包围,生命垂危之际,三百多人立刻冲上前去,人人“推锋争死”。什么叫“推锋争死”?前面有兵器,他们不但不害怕,还争先恐后地向前冲,希望为穆公去死。为什么他们如此悍不畏死?就为了回报当年吃了穆公的马肉,穆公不但没有怪罪他们,还把他们全部赦免的恩德。

这场战争如此峰回路转,听起来觉得传奇,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其实各位读先秦两汉的书,常常会发现古代的中国人和今天很不一样,他们往往把耻辱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古人会觉得我受你的恩德不回报,就是我的耻辱,所以我无论如何都要报恩,甚至不惜拿我的命去拼。先秦两汉有许多人都如此,这就是时代风气。

请问各位,秦穆公做了一件好事,做好事真的就没有好报吗?

历史学不讲空话,每个道理都需要有实际的验证。我从来没有说过,做好事必能得到好报,但至少在穆公这个例子上,就不能说做好事一定没有好报。其实人生在世,有的时候你给人家恩德,你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会收到善意的回报。这种东西无法量化计算,也未必马上就能看到,可是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太多太多了。

如果真要找出一个道理来,从历史来看,做好事是否有好报,必须要看你做好事的对象究竟是谁,这也就是知人。同样的事,让某些人来做就是佳话,而让某些人来做就会变成一场笑话。为什么?不过是人不一样罢了。所以做事前必先知人,对坏人做好事,就必须承担可能恩将仇报的风险;而对好人做好事,纵使没有回报也大概不会有害处。

于是缪公虏晋君以归,令于国,齐宿,吾将以晋君祠上帝。周天子闻之,曰“晋我同姓”,为请晋君。夷吾姊亦为缪公夫人,夫人闻之,乃衰跣,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

于是穆公把晋君给抓了回来,他特地斋戒,然后对外宣称,要把晋君给杀了用来祭祀上帝。这一件事传扬出去就不得了了,周天子听说后,立刻派人来求情,说:“晋跟我都是姬姓的国家。”言下之意便是,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宗亲被秦国杀掉,希望秦国能够赦免晋君。

而秦穆公的夫人,也来为兄弟求情。各位还记得吧?穆公的夫人是从晋国娶回来的公主,也就是夷吾的姐姐。她知道这件事后,立刻披麻赤脚,也就是打扮成服丧之人来见穆公说:“如果连自己的兄弟都不能相救,我以后还有什么脸再继续做你的夫人?”

如果你是秦穆公,好不容易抓到仇人。但外有周王,内有夫人,面对他们的请求,请问你会怎么做?

秦穆公决定听周王和夫人的话,放了夷吾。

缪公曰:“我得晋君以为功,今天子为请,夫人是忧。”乃与晋君盟,许归之。

穆公说:“我自以为得到晋君是大功,结果现在居然惊动天子来求情,还造成了夫人的忧虑。”于是他和晋君立下盟誓后,便放了夷吾回国。

各位认为,秦穆公这件事做得如何?

其实熟悉世事人情的朋友们,应该都能猜到,穆公这么做是必然的。他怎么可能真的杀掉晋君?就算要杀,立刻解决便是,又何必到处公告?

第一,秦穆公如果一时头脑发热,真的把晋君给杀了,接下来问题就大了。晋国是大国,杀了一个夷吾还会有别人即位,新继位者势必要为夷吾报仇,这是晋国的国仇,这是面子问题,他们一定要报仇,你秦国从此便要惹来更大的外患。

第二,天下姬姓的国家有那么多,你杀了夷吾,物伤其类,这不是得罪了天下所有姬姓之国吗?为了逞一时之快,而招致天下之敌,任何有智慧的人都不会做出这种选择。

但问题是,晋君已经抓来了,总不能无故把他放了。否则别人还以为是秦国怕了晋国,这样只会更糟。怎么办呢?不用担心,聪明的人永远会给自己找好台阶下,“天子为请,夫人是忧”正是秦穆公下台的台阶。既给了天子面子,又重新让晋人唤起“秦晋之好”的联姻感情,姬姓之国听到了更会夸奖秦穆公识大体,这岂不是面面俱到。更何况,还有实际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