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检阅(第3/3页)

钱谦益当然不知道这是现代军队对于接受检阅者的要求,他只是觉得自己很有气魄,连短毛兵都能吸引住——每一个文人骨子里都会有几分英雄情结的,总觉得自己文才既佳,武略应该也不会差。大明朝的文人更是有理由以此自豪——明代的军权一直是掌握在文官手里,武将不过执行者。打赢了那是文臣运筹帷幄之功,打输了自是武将贪生怕死,没有好好执行上头给的方略……

钱谦益当然也曾幻想过自己登阁入相,抑或是外放督师的场景。三年前他本来有这个机会的,那时候阉党新近垮台,朝堂中空出位置甚多,原本已经是礼部右侍郎的他差一点就能更进一步,混个礼部尚书当当,至少也能被选入内阁,实际参与朝廷各项政策的制定,而不是蹲在礼部吃闲饭摆花架子。

只可惜后来却给人阴了一把,被迫弃职还乡。表面上看起来他很潇洒,表示做不做官无所谓,在常熟老家跟人谈论诗词,收集古书,玩玩金石书画……自在得很。但实际上,钱谦益的热衷心思却从来没有熄灭。历史上到了南明时期,虽然弘光小朝廷是被东林党及其看不起的“阉党余孽”马士英所把持,钱谦益还是顶着骂名找关系疏通,在这个临时政府中混了个礼部尚书的职位。

只可惜人家没把他当回事,据有些野史记载,他这位南明礼部尚书新上任后得到的第一条指令,居然是去为弘光帝抓五千只蛤蟆,拿来配春药用——弘光帝“蛤蟆天子”的外号由此而来。

野史未必可信,但钱谦益很有官瘾,或者说很有政治抱负,这一点却是不错的,要不然他也不会自告奋勇来担任这个谈判团队的首领。东林党本就想把这支武装收归己用,而此时此刻,走在这整齐的军人行列中,感受着那些士兵专注的目光,钱大才子恍惚觉得,此行的目的仿佛已经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