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大明的使者(第2/3页)

当然老解不会给郑芝虎上这种历史经济课,既然允许他们留在岛上,郑家迟早会用自己的眼睛见证这一切。到时候他们肯定会对这份利益大感兴趣,这可比辛辛苦苦诱骗几百几千的农民上岛种田要来钱多了。

“这么说老爷子已经确定下来对待郑氏集团的基本方针了?”

听解席说起这些时,庞雨禁不住暗自发笑——对手还是盟友?抑或是需要提防的“利害相关方”?——关于郑氏集团在他们未来的规划中究竟处在个什么位置,委员会内部一直没个定论。有人觉得郑家迟早会成为他们称霸南海的障碍,应该尽早除去。但也有人觉得,他们这个集团想要在明末生存下来,必须要学会和本时空的其它势力用除了战争以外的方式相处。

以郑氏当前表现出的友善态度,以及他们手中掌握的资源和渠道,只要善加提防,应该还是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盟友存在。特别是将来,如果真想走日本贸易这条线,郑芝龙的关系网还是相当有用的。

对此解席却只是耸了耸肩膀:

“没有明确指出,不过老爷子有一回倒是随口谈起,说咱们这家贸易公司想要发展壮大,除了本身扩张外,还要学会兼并。”

“所以把这么一块大肉骨头放在饿狗鼻子底下……看来老爷子对郑家的企图心不小啊。”

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当郑家发现这座他们原本看不上的荒岛一下子成为聚宝盆后,会是个什么反应。到时候老解那位结拜兄弟肯定又来攀交情拉关系的谈生意——不过没事,尽管谈好了,短毛从不怕和任何人谈生意,只要能坐下来谈判就好。

郑家应该会得到他们想要的利益,而短毛也肯定不会白白付出,对于这一点,无论庞雨还是解席,都很有把握。

说起兼并,眼下他们这个集团本身,也正在寻求被另外一家更大机构兼并呢——就在二月初,从广州情报站发来消息,说大明的招抚船队已经抵达广州港。

从去年底接到朝廷派出使者团队的消息,到现在刚刚二月份,招抚大使的官船已经抵达广州,这个效率相对于大明王朝的习惯,实在是相当的高。

回家后仍然负责留守琼州府的解席自是作好了接待准备,不过接下来好几天,那支官船队伍居然就待在广州港里没挪窝,足足停泊了七八天都没动地方。

“嗨,那帮鸟人搞什么呢,一路狂奔都冲到面前了,怎么又突然不动?”

“可能是需要时间休整吧。”

老搭档庞雨猜测道,想想看,招抚船队会在广州停下来多待几天也很正常——那批文官老爷们虽然难得开通一回,走了最为方便快捷的海路,但这一路风浪颠簸下来,到广州时估计也着实把他们给累坏了。粮食饮水总要补充一点的,顺便接受一下本地官员的宴请招待也在情理之中。

从当地官员口中探听一下短毛的虚实,让心里有个底,把精神养好之后再动身前来琼州,和谈判对手斗智斗勇,光从这份从容态度来看,这位招抚使者还真不是个简单人物。

确实不简单——这位使者大人在广州盘桓这么多天,程老管家居然还没能调查清楚对方的具体身份,只知道这次来人不少,坐满了一条大官船,据说是南京六部都有相关人员出面。

比起上次一个锦衣卫加一个安抚司小官,这回大明朝看来是很有诚意的,所以解席这边才打算给个面子安排迎接他们一下。不料对方却拖拖拉拉的,这下子他也没了兴致,于是又撂下了。

只是这世上事情还真是说不准,他这边不上心了,那边反而又一下子又飞速前来——就在二月十一日,距离大明崇祯四年的除夕夜快没几天的年底,从码头上传来消息,说明帝国的使者船队已经抵达港口。

“这时候过来?还以为他们会在广州过年呢。”

解席现在已经不大在乎,来就来了吧,反正早通知过码头方面,对于明朝的谈判代表团直接放行,就不用办暂住证了。

但那位码头工作人员却报告说:大明的使者架子颇大,待在船上不肯下来,要求琼州府这边短毛首领亲自出面迎接,说如此才不堕天朝体面。

解席和庞雨这下子都乐了,对于这种面子问题他们倒不怎么在乎的,先前老解也曾打算办个欢迎仪式表示一下诚意。现在接就接一下吧,没必要为这种小事斗气。

于是两人一同前往码头,远远果然看到一艘颇为气派的大福船停泊岸边。船头上似乎聚集了一群人,正围在一起对着白沙码头新铺的水泥路面指指点点,大概很是新奇。

两人靠近前去,早有旁边随从通报了身份,官船上放下跳板来,还真是要他们上船迎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