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来投宿(第2/2页)

这个汉子还真能说的,我心想,他称颂本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却没有归之于朝廷德化,只说是民风淳朴,也让我快意。那班朝廷的腐儒天天说什么大汉德化之美,皆当为儒术之功,完全是罔顾事实。德化之美,美在何处?要是真的很美,就不会有外戚跋扈,宦官专权的事了,我这个一向耿直的人,又怎会莫名其妙地被贬到交州?

我和龚寿又畅谈了一会,直到差不多没什么可聊的了,我又和耿夔重新爬到望楼上,看了一会风景,谈了谈到任后将做的事。雨仍旧下个不停,而且越发的大了,从望楼上看,到处都灰蒙蒙的,雨丝填满了天际,极目望去,一片晶莹剔透,没有一丝空隙。远处的郁江甚至都看不清楚,天色又渐渐黯淡了下来,这时耿夔突然指着下面对我说:“使君,你看。”

我们所在的望楼,可以俯视亭舍墙外的大路,如果有可疑人经过,立刻就可以发现;有可疑人敲击亭舍的大门,更可以事先警觉。按说这个亭舍,应该随时派一个人在楼上巡视,以备非常。当初建望楼的用意,大概也是为此罢。我猜原先是配备了这个人手的,只是大概如龚寿所说,苍梧民风纯朴,少有贼盗,才裁撤的罢。

此刻,耿夔指给我看的是朝着亭舍方向走来的几条人影,总共四个,包括一个小孩,两个女子,加上一个老父。其中那个老父推着一辆鹿车,车上盖着暗黄色的油布。两个女子中,粗壮的那个抱着一个小女孩,柔弱的那个,肩上则背着什么东西。四个人身上虽也披着油布,但裙摆紧贴在腿上,显然全身都湿透了。雨下得如此之大,那点油布是不足以掩体的。我看见他们的脑袋朝向亭舍,停住了脚步,好像互相商量了几句,然后推车上坡,来到亭舍前,啪啪啪地敲门。寻常时日,亭舍门白天一直是开着的,今天下着瓢泼大雨,所以连门都懒得开,也算是为了安全。傻子陈无智大概正在烧饭,厨房的烟囱炊烟袅袅,不理会漫天的雨丝。在此荒郊野外,这点人间气息似乎显得有些诡异。一般来说,吃完晚饭,聊一会我们就该就寝,躺在床板上,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等待第二天的黎明到来了。

在薄暮的山间,虽然有雨声作为遮挡,敲门的声音仍特别响而凄清。

这几个人不是官吏,按照规矩,不应该让他们进入亭舍。国家设立亭舍,是为了方便过往官吏住宿和文书投递的,如非特殊情况,普通百姓不享有这项权利。但现在天快黑了,又下着大雨,这么孤苦伶仃的几个人,又怎么能拒之于外呢?

耿夔问我:“使君,是不是放他们进来?”

我正要吩咐他去让龚寿开门,却看见龚寿已经撑着一把金黄色的油伞,跑到院子里,隔着院门大喊:“什么人,请报上姓名爵位官职,有何公事,可有州、郡、县官署准许居留亭舍的文书?”

那个老父嘶哑着嗓子叫道:“报告亭长君,小人是广信县百姓,原住高要县孝义里,因为投奔亲戚,想迁居广信县合欢里,有高要县廷发给的迁徙文书。小人等不是奸人,请亭长君发发善心,让小人父女几个在此歇宿一夜,至于宿食费,小人是一定会给的。”

他的声音非常大,我听得很清楚。我看见龚寿迟疑了一下,又大声道:“不行不行,不是我曹 不讲仁义,只是律令规定,非来往官吏,一律不能接待。尤其像我们这种山野小亭,存储的粮食不多,位置又很险要,不敢随便留陌生人居宿。”

老父无奈地望着身边的两个女子,这时,那个肩上背着东西的女子,穿着一身雪白,也柔声叫道:“亭长君,请开恩放我们进去罢。我曹也知道朝廷律令,只是现在情非得已,朝廷一向爱民如子,特殊情况,也不是不能通融的。我曹带有一个女童,她已经被雨淋得生病了,请亭长君开恩,妾身给亭长君道谢了。”虽然隔得远,又有雨声的遮蔽,她的声音仍然很清楚,特别好听,像黄莺的鸣啭,听上去年纪不过二十出头。

龚寿挠挠头,好像颇为踌躇,并把头转向我所在的望楼,似乎在征求我的意见。耿夔也劝我道:“使君,这女子一家可怜,不如让他们进来避雨。”

在这种情况下,我怎么会做恶人呢。于是我站了起来,攀着望楼的栏杆,大声道:“龚君,让他们进来罢!”

有了我这句话,龚寿不再犹豫,麻利地打开了亭舍的门,还殷勤地帮他们把那辆鹿车抬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