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无计聊伏窜 寂寞感深情(第13/15页)
小武道,准备去见大王罢。估计他们回去报告,大王肯定要召见我了。
他们重新坐下来讨论刚才的事,果然,一会儿就有使者匆匆进门,说大王在日华殿,要召见沈武。刚才刘胥看见赵何齐和刘宝颓丧而回,的确觉得奇怪,而且他们还态度大变,抢着为小武求情。怎么回事?刘胥惊奇地说,赵先生你不是最恨他的么,怎么反倒为他说话了?
赵何齐道,臣固然恨他,但是刚才左思右想,不敢因私废公。
刘胥道,此话怎讲?
赵何齐道,我和宝王子率甲士去捉拿他,侍从说他在太史官署。我们马上赶去,却在墙外听到他和盖公两个在讲经书的经义。
刘胥道,哦,盖公德高望重,寡人一向敬慕,没想到沈武那竖子倒有两下子,能跟他老人家投缘。他们讲得什么?
赵何齐道,他们讨论经义,觉得按照古代圣贤的标准,应该从诸子中选有德者为太子。而在他们看来,大王就是最有德之人。他们说要想尽一切办法为大王夺得帝位,并尽心辅佐大王,以良臣自律,为大王分忧。臣在门外听到这些,大为感动,觉得沈武确是国之栋梁,虽然臣私下里怨恨他,但不能因私废公,弃大义而报小怨。臣因此和王子带兵回来,请求大王赦免沈武,并庆贺大王得一良臣。
刘宝也附和道,赵先生所言句句是实,的确出于一片赤诚。臣敢贺父王,非但得一良臣,而且得一直臣。沈武忧心国家,不忘社稷,这就是良臣;赵先生不以小怨而废大义,这就是直臣。臣观春秋时晋国的祁黄羊内举不避仇,也不过如此啊。
刘胥喜道,好好,不过,赵先生和丽都的婚事……
赵何齐道,臣虽然对翁主爱慕刻骨,但刚才也想通了。大丈夫当以国家大业为重,怎能斤斤计较于儿女私情。既然翁主和沈武相爱,本来也可由了他们。不过沈武乃一介布衣,不如等他将来立功升爵之后,才许他得尚翁主,他也一定会更加感恩图报。如果轻易让他得到翁主,恐怕反而不能激发他上进之心。宝王子,你说是不是?他侧过头来征求刘宝的意见,虽然嘴上不得已为小武说好话,但想到因此把刘丽都让给小武,终究不甘心,想尽量拖延时日,再找机会除掉小武,让他人爵两空。
刘宝赶紧表态,赵先生高风亮节,令人仰视。臣非常赞同,愿大王听从赵先生的直谏。他边说边心里冒火,妈的,这个王八蛋,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刚才差点死在他的手里,不知沈武那小子跟他说了什么,让他突然变得这么假仁假义,好像喝了一碗孟婆汤,一下子把龌龊的肠子全洗干净了。是了,难道这个姓赵的竖子也曾对左姬有所不轨?妈的,此仇不报,誓不为人,等着瞧罢。
刘胥喜道,赵先生胸怀如此宽广,真是可喜可贺。本来寡人也并不想系捕沈武,使天下士人寒心。现在赵先生不计小怨,寡人求之不得。当年赵国的廉颇、蔺相如左右辅翼,也不过如此啊。快去招沈先生,将丽都放出来。寡人要大排筵席,以为庆贺。
还没到日华殿,小武就在曲廊复道上看到了刘丽都。她急匆匆走着,身后紧跟着两个赭衣的女刑徒。看见小武,她急忙趋上去,惊喜而又紧张地说,武哥哥,你怎么来了,父王放了你?她看看四周,没发现有押捕的士卒,只有一个带纱冠的使者跟在身后,大是放心。奇怪,刘丽都拉过小武,走到一边,轻声说,刚才父王派人去捕你,又把我关押到暴室。我真是又急又惧,你没事就好!谢天谢地。怎么父王改变主意了,那个使者是召唤你去见父王的?
小武微笑地看着刘丽都。我没事,他轻描淡写地说,心中却暗暗涌过一片波澜。刘丽都焦急的样子让他很感动,回想前几个月的日子,直如梦幻一般。初见她时还觉得她很老练,后来接触久了,发现她其实仍是个孩子,并无多少心计。她孜孜以求,看似有极大的野心,想帮助她父亲夺得帝位。可是透视她的内心,这些从来没有成为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也许她只是觉得在广陵这狭小的地方,生活实在没有乐趣罢。她把所有的事都看成一场游戏了。她喜欢舞刀弄剑,未始不是内心的一种焦躁反应,一种本能的自卫功能。看得出来,自从她母亲死后,她就一直感到孤苦无依,也许她夸大了自己身份的不确立感,但事实上也不是毫无原因,她父亲只喜欢那个庶子,而她迟早是要嫁出去的。生活是那样的不安全,不确定,她非得找一个假想的目标能让自己感觉强大,而实际上她并不强大。
你放心罢,小武突然搂住了刘丽都,他也不顾及身后的使者站在回廊上向这边张望。丽都,你喜不喜欢我?我很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