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写陈汤这个人,曾是我心底的愿望,而追溯源头,大概在于他在杀了郅支单于后,说的一句极其豪迈的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每个男子年轻的时候,心底里不一定都梦想能成为英雄,但一定会崇拜英雄,我也不例外。所以,检阅了陈汤在大漠中千里奔袭的丰功伟绩,免不了心中激荡。他肯定让很多年轻的男性热血沸腾,到现在的网络上,“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就已经成了广为人知的一句名言,虽然网民中的大多数并不知道这是陈汤说的,也不知道陈汤为何许人。有一点区别必须点明,陈汤说这句话的时候,背后的确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强大的汉朝在支撑着他。而现在网络上的小青年们,则仅仅能把它当作一句口头壮语了,流行的称呼,这叫“意淫”。

别族的人,大概会说这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罢。可是,谁又能真正抛弃自己的民族属性呢?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首相帕莫斯顿勋爵曾经自豪地说:

法国人说:“假如我不是法国人,我一定希望做个英国人。”英国人说:“假如我不是英国人,我一定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英国人。”古罗马人呢,他从会说“我是一个罗马公民”时起,就知道保护自己不受侮辱。英国臣民,无论他在哪块土地上,也应当确信,英国警惕的眼睛和强健的臂膀将随时保护他不受侵害和虐待。

这是多么自豪的话,为这样的国家献身是值得的,在这样的国家中生活是幸福的。

当然,汉朝还不是这样的国家。

相对于汉朝来说,匈奴虽然更为野蛮,更为落后,但边境上仍然时常有哀苦无告的汉朝人逃到匈奴去,宁愿忍受着那“以肉为食兮酪为浆”的生活。汉朝的一个知识分子曾经激愤地说:“难道我作为一个大汉的子民,受了冤屈,我的皇帝不能帮我,反而要逼我去向匈奴单于告状吗?”他为这句话差点遭到杀头的命运。可是在两千年后,我对这句话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陈汤千里奔袭去诛杀郅支单于,表面上是因为汉朝的使节被郅支单于杀害,汉朝必须要报复。而就陈汤个人来说,不过是一次个人主义的冒险,这和十七、十八世纪欧洲殖民者在全世界的冒险没什么两样。当然,这冒险客观上扩大了汉朝的声誉,震慑了匈奴的另一个领袖呼韩邪单于,从此,骚扰汉朝达两个世纪之久的匈奴就彻底拜服在汉朝的脚下,汉朝边境保持了几十年的平安。即便从一个普通百姓的角度来说,像陈汤这样的冒险无疑也是值得的。

我在小说中尽量展示我心目中真实的陈汤,他的品德一点也不高尚,但也绝不卑劣,他只是一个意志比我们坚强一些的普通人而已。塑造高大全的英雄,是我无能为力的。

小说的情节绝大部分是虚构的,除了诛杀郅支单于那段。情节上,在不违背汉代历史的情境下我尽量使它曲折。人物也和我前此的两部小说一样,有王侯、有将相、有美女、有帅哥,他们围绕着一个个生动或不生动的故事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紧密联系。叙事方式上,则和前两部大不同。我采取了五个人各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为的是能尽量全面展示每一个个体的复杂心理。历史小说作为小说,毕竟不是演义,不能单纯讲故事。我希望不会因为这点减弱它的可读性。

这本书花了我大半年的时间,有时甚至做梦也思考情节。由于有历史的限制,情节又不能天马行空地胡编,因此颇为苦恼。但我仍愿意绞尽脑汁在历史和想象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过分滑到这个平衡点的这一头或者那一头,我都不能接受。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写的是一个中庸的四平八稳的历史小说,我自以为它还算一个好看的小说,除了对历史完全排斥的现代人之外,我希望有点文化素养的人都会喜欢。这不在于我提供了多少历史知识,而在于我把想象力认真的嫁接到了历史上面。我实实在在的花了力气。

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小说也不应该是。

史杰鹏

2006年8月31日于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