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一个人的江湖(第4/5页)

司马懿也深有体会。但他不相信,世界上没有撤不出来的部队。只要准备好后路,设下埋伏,再大的队伍也能撤出来。

事无预不立啊。

便将魏军大部队前队作后队,后队作前队,徐徐而退。同时埋下两军断后,欢迎蜀军来追。

诸葛亮没有下令追击。

诸葛亮总是这样,在该追的时候追,不该追的时候不追。永远知进退、明尺度。这是聪明人的做法。

所以他是诸葛亮。古今一人诸葛亮。

但世事的遗憾也正在这里。古今一人诸葛亮,说明诸葛亮只有一人,其他人都不是诸葛亮。

包括魏延。

也包括陈式。

他们是想追的。

虽然诸葛亮严令不许追击,他们却藐视了这道命令。

陈式给出的理由是诸葛亮用兵太多疑。如果事事料中,就不会有街亭之失。

魏延给出的理由是诸葛亮不能从善如流,死钻牛角尖要出祁山而战,却不听他的计谋,致使今日毫无战果。

所以为了扩大战果,两个人追了。

追击的结果是带去的五千蜀兵只剩得四五百人马回来,还是带伤的——果然中了司马懿的埋伏。

追击的另一个结果是陈式死了。

没有死在魏军的刀下,而是死在诸葛亮的刀下。诸葛亮以他的决绝行动告诉魏延以及其他敢自作主张的人——在战场上,真正的脑袋只有一个。脑袋越多越坏事。

什么叫军纪——军纪就是执行,没有任何借口。

曹真卧床不起。

他又生病了。被诸葛亮打出病来的。

在曹真和司马懿这两个对手之间,诸葛亮选择了曹真。

柿子要拣软的捏。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都成立。虽然和诸葛亮相比,司马懿也是个弱者。

诸葛亮命令马忠、张翼军和马岱、王平军会合后,共劫曹真营寨。曹真却不信蜀兵会来。

他不像司马懿那样精明,更别提有什么聪明。

他有的只是自信。

嫉妒。

猜疑。

争功。

还有固执。

他实在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连曹真这个名字都没有一点出人意料之处,却处处以精英人士自居,甚至以伟人自居。

喜欢装病。喜欢炫耀。还喜欢在马上摆pose,时不时念两句“我走的是路吗?不,我走的是寂寞”之类的诗,以示孤独。

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但终究腹内空空。

所以失败是必然的,也是经常的。

由此他怀才不遇。在怀才不遇中等待机会,在抓住机会后再次怀才不遇。就像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以为自己肚里有才,其实只有脂肪。

这一次的情形也是如此。他为了争功,与司马懿打赌,认为诸葛亮不会从两谷而来抢夺祁山。曹真开出的赌注是天子所赐玉带一条、御马一匹。司马懿的赌注是他要是输了,则面涂红粉,身穿女衣,来营中服罪。

结果,曹真输了。

诸葛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掉了曹真手下的魏兵,直将曹真干到了床上。

他卧床不起。病倒了。

这病,一半是被诸葛亮打出来的,另一半是生自己的气生出来的。

输给司马懿玉带、御马都还是小事,重要的是自己面子没了。

又要怀才不遇,又要等待下一个机会了。这样的等待让曹真气馁。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扳回一局。

却是再也没机会了。

诸葛亮又一次出手,直令曹真停止呼吸。

他写了一封信给曹真。信是这样写的:

“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致书于大司马曹子丹之前:窃谓夫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不动如山岳,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预知天文之旱涝,先识地理之平康;察阵势之期会,揣敌人之短长。嗟尔无学后辈,上逆穹苍;助篡国之反贼,称帝号于洛阳;走残兵于斜谷,遭霖雨于陈仓;水陆困乏,人马猖狂;抛盈郊之戈甲,弃满地之刀枪;都督心崩而胆裂,将军鼠窜而狼忙!无面见关中之父老,何颜入相府之厅堂!史官秉笔而记录,百姓众口而传扬:仲达闻阵而惕惕,子丹望风而遑遑!吾军兵强而马壮,大将虎奋以龙骧;扫秦川为平壤,荡魏国作丘荒!”

这封信文采飞扬,用了很多的形容词、副词、动词、感叹词和骂人的词以及猛一看是夸你,实际上是骂你的高级骂人词,直看得曹真对人世间充满绝望——敢情我是这样没出息的人,那我还追求什么呀?

应该说在此之前,他对这个世界其实还是有希望的。希望堂堂正正赢一把。但是现在希望破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