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一节 忠言(第2/3页)

历史上在努尔哈赤远征辽西时,辽东两蓝旗和蒙古右翼面对着全师而来的东江难民武装时,便是猛将莽古尔泰也龟缩在沈阳城里不敢轻试其锋。这次正蓝旗不在,镶蓝旗和蒙古右翼更是势单力薄,所以无论孔有德在城下如何叫骂,济尔哈朗就是绝不踏出城门一步。

沈阳城旁的山顶上,平辽将军毛文龙静静地看着城门前的表演。镶蓝旗以一部分兵力据守沈阳不出,剩下的则和蒙古右翼一起集结于辽阳。阿敏完成军事集结后,掩护东江军左翼的耿仲明兄弟顿感压力倍增,不得不退向本部寻求保护。

现在阿敏的万余大军已经出辽阳北上,一直挺进到了虎皮堡安营下寨,和沈阳守军遥遥呼应。这支存在于东江军侧后的野战部队对毛文龙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在他们的影响下,东江小股难民也不敢脱离大部队太远,这更进一步影响了毛文龙的打草谷效率。

进入辽中平原之后,东江军收集到的物资本一直远大于消耗。但从昨天开始,东江本部的粮官就报告收入开始严重减少了。以平辽将军毛文龙多年来地专业眼光来看,几天之内收入就会急剧下降到与支出相抵,然后净损期就该到来了。如果那个时候再开始往家走,等走回家的时候好不容易打来地草谷就又会被吃得七七八八了。

从沈阳通向辽阳的方向上,白天是一柱柱的青烟、黑夜有一团团的火光,辽西的后金大军应该也已经得到消息了。如果东江难民走得晚了,阿敏倒也不介意付出些牺牲拖住他们几天,好让后金大军赶回来给毛帮主一顿老拳。

只是阿敏这次的算盘注定又要落空了。每当这个时候,指引左都督、东江总兵官地那颗将星就会无声地提醒他一一是时候了,走吧,退一步海阔天空……

“退兵吧。”毛文龙长叹着气轻声说道。凭借着那股与生俱来的直觉,左都督认为现在退兵正是恰到好处。他回过头大步向下山的小道走过去,同时加重了语气命令道:“立刻退兵。”

“遵命,大帅。”陈继盛和其它东江军官都抱拳鞠躬,把毛文龙恭敬地送走了。在他还是毛文龙亲兵队长的时候,陈继盛对老长官的战略嗅觉就崇拜得五体投地。其他的军官也都对毛大帅迷信得很,平辽将军的感觉真是像占卜一样精确啊。等毛文龙离开后,陈继盛等人毫不迟疑地纷纷下令:

“撤兵,回朝鲜去。”

“速速退兵,返回宽甸。”

“传本将令,全体回师。”

辽东明军一拨拨地开拔,孙家兄弟也纷纷背好行装,准备返回朝鲜义州。他们现在住的地方本是一个铁匠铺。努尔哈赤在沈阳周边修筑了大批这样的手工作坊,这次都成了东江难民的临时避寒处。

自打住进来以后,孙家兄弟就仔细检查过整座房屋了,现在他们正做着最后一次清扫。老三和老四正收拾屋里的桌子,这几张桌子本来是他们睡觉用的,但现在已经用不着了。他们俩拿竹片把桌子上的铁片都起出来,一个不拉地扔到了包袱里收好。

老大已经将窗户纸都撕下来了,把它们团了一个卷,和皮革一起塞到背包里,老二则小心地给瓷碗、瓷碟上包好稻草,最后数了一遍数后打包捆好带走。他们出门后点了把火,满心欢喜地拖着大包、小包走向了队伍。

“孙二哥。”

背后传来了一声高兴的喊叫声,老二回头一看,原来又碰上了义州的邻居白家祖孙二人。这些日子孙家小子出去轮换站岗的时候,白爷爷就在野地里掏田鼠窝,几天下来就把近百个田鼠家庭的冬粮纳入囊中。

白家小子不用说,就是白爷爷背上也有小山似地一个包袱。孙家四个兄弟赶忙上去扶住老头子:“白爷爷,您悠着点,小心腰!”

“小子们别看不起爷爷,爷爷的腰板硬朗的很!”从朝鲜义州到沈阳,一路风餐露宿,但白爷爷却日渐精神矍铄。他甩开孙家兄弟,健步如飞地跟上队伍,露着几颗残缺不全的牙,爽朗地哈哈大笑着:“爷爷我心里高兴,高兴啊!”

……

此时的觉华也是同样一个睛朗地凌晨,黄石早早就走上指挥台。冰面上烧了一夜的篝火大多都快熄灭了,只剩下一缕缕的青烟。早班的守卫正有条不紊地和值下夜的岗哨做着交接工作,一夜就又这样平平安安地度过了。

黄石觉得后金基本抢到了要抢的东西,理论上也快该走了。再说宁远和觉华明显都不好啃,而强盗从来都是要计算成本的。何况黄石还记得历史上毛文龙此时会去沈阳城下抢一把,现在辽中平原的防备比历史上还薄弱,毛文龙不去大闹一番才是怪事。努尔哈赤也不会有多少时间在这里和他穷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