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战长沙(1941年12月~1942年1月) 薛岳的熔炉(第5/6页)

杨森慌忙命第58军军长孙渡亲自指挥部队反攻。真打起来,日军这个临时大队就显得太过人单势薄了。半天过后,他们的子弹就打光了,最后完全被包围。想下山,下不去,又没携带电台,联系不上主力部队。绝望中,山崎叫部下各自“处理”,有手枪的部队长开始自杀,另外一些士兵则互相用刺刀刺,但更多的日军被攻上来的第58军射杀。而山崎,中了一枚炮弹,人找不到了。

结果是整个临时大队除一个军曹跑掉外,其余全部被歼灭。

被端掉一个临时大队,独立混成第9旅团再也不敢自作主张了,慌忙向第6师团靠拢,伸出自己的小手,想拉在福临铺突围的神田正种一把。但还没拉动,第6师团最后仍靠航空兵协助,炸出一条道路,才得以北返。

1月13日,第3师团新任师团长高桥多贺二在部队反转途中就职,丰岛黯然离开。

说起来,撤起来最快的还是第40师团,12日傍晚时分就到了汨罗江一线的长乐街。

此时,日军兵站线接连遭夏首勋第78军袭击。

直到1月14日上午,日军各支部队全部集结在汨罗江北岸,鬼子在南岸的噩梦告一段落。此后除第3师团一度遭第37军李棠第140师阻击外,其他日军再没碰到中国军队。1月16日,日军的三个师团终于回到新墙河北岸。会战前,第3师团从湖北应山来的时候,士兵们咧着嘴说:“我们就是为攻占长沙而来的。”现在他们大约可以说:“嗯,没打下来。”阿南惟几也从岳阳返回武汉,一路上什么都没说。他基本上没话了,因为就连岳阳也差点不保。

前面写到了,薛岳布置追击战时,将第37军李棠第140师定位为独立挺进军。

何为挺进军角色?原来,蒋介石闻听长沙大捷,给薛岳下了道命令:派一支奇兵,直接进攻日军在湘北的老巢岳阳。薛岳把这个太过艰巨的任务交给具有黔军背景的第140师:“奉蒋委员长手令,着第140师北向岳阳前进,限三日攻下岳阳,望该师为革命军人放一异彩。”

拿到这个电报后,第140师师长李棠感到头疼,虽然长沙取得大捷,但要一鼓作气攻占日军盘踞三年之久的岳阳,还是不现实的。再者说,第140师位于金井附近,距岳阳350多里地,按一般行军速度,五天才能到达。就算是急行军,三天也未必能至。就算到了,已是疲劳之师,如何攻得下来?理由很充分。可在战场上,上峰是不看申诉理由的。命令下达了,就是下达了,除了执行外,没任何办法。李棠只能带着部队走着瞧。

金井附近的汨罗江,因连日雨雪天气,已深达两米。

渡口寻不到船。李棠只好带着部队往上游去。在水浅的河段,第140师的战士在李师长带领下,纷纷跳下江,徒步渡河。上岸后,衣服也顾不得晾,夜以继日地向岳阳进发。在一刻不闲的急行军下,第3天,第140师抵达新墙河。李棠立即下令强渡,进攻北岸的日军。以往都是日军从新墙河北岸强渡南岸,这一次反了过来。强渡新墙河后,李棠命令一个团在左翼沿洞庭湖布防,警备由湖面开来的日军;另一个团护住右侧背,中间一个团直插岳阳城。一鼓作气中,竟真的就攻到了岳阳郊区,并炮击了火车站。

阿南惟几此时还在岳阳,着实吓了一跳,嘀咕道:“中国军疯了!”

对第140师来说,虽打到了岳阳郊区,但三天已过,李棠正琢磨怎么跟薛岳汇报。

这时薛岳又来了道命令:“日军已开始撤退,第140师停止攻击岳阳,转向汨罗江北岸、新墙河南岸,破坏敌人临时通车路,截阻敌人南下的汽车和北上的伤兵。”

就这样,李棠又把部队撤回新墙河南岸,一度阻击了第3师团。

按第140师第420团团长牟龙光回忆:“敌人越来越多,拿着枪,却不射击。”

日军是真没子弹了。

第三次长沙会战,在第140师对第3师团的机枪扫射中,结束了。

后来日本人承认:这次会战完全跳入了薛岳的陷阱,并错误地判断了彼此的战斗力。

在离开岳阳返回武汉前,阿南惟几针对军司令部的参谋们一片悲观的情绪,在黑板上写了两句汉诗:“今更莫把惊惧生,兵家胜败是常情。”

阿南承认,在近万人的伤亡下,他们完全打败了。

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蒋介石叫军委会派人给李玉堂第10军送去三面“民族荣誉旗”,分别授予周庆祥第3师、朱岳第190师和方先觉预10师。方先觉预10师战前将近7000人,长沙城防四天四夜下来,还剩下2000多人,那4000多人不是战死就是受伤。由此可知第10军全军的损失。李玉堂自然晋级,升任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仍兼第10军军长。方先觉代理第10军军长。这个位置按通常情况该是周庆祥的。蒋介石之所以选了方,一是有李玉堂推荐,二是南门外的战事比东门外更抢眼。薛岳上报时特别提到葛先才的出击。葛由此升任预10师副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