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昆仑关(1939年11月~1940年2月) 筋疲力尽(第3/6页)

对第5师团的命运,无论是东京的陆军参谋本部还是南京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都极为关注,参谋本部次长泽田茂在中国派遣军副总参谋长铃木宗作(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4期,爱知县人)的陪同下已直飞广州了。

在广州的第21军司令部,军参谋长根本博向泽田抱怨东京划给第21军的兵力太少,使得该军一面在广东作战(第18师团、近卫旅团、第104师团正与张发奎、余汉谋战区的部队作战),一面在广西作战,顾此失彼。

泽田茂毫不客气地指出第5师团陷入被动跟今村均敌情判断失误有直接关系:12月17日,中国军队发起攻势时,今村仍认为对方不会有大行动,而没拿出积极的应对办法,最后逐次增兵,犯了兵家大忌。

12月29日,铃木宗作以及第21军副参谋长佐藤贤了飞到南宁。按日本人的描述,虽然广州军司令部为第5师团的处境垂头丧气,但第5师团司令部的气氛却“异常平静”,师团长今村均像个练太极的,正在司令部推挪腾移。

联席会上,今村提出亲率人马进兵的计划。

佐藤贤了亮出安藤利吉和泽田茂达成的共识,不希望第5师团单独决斗,一线部队应后退三十至四十公里,全面采取防御姿态,等第18师团赶到广西,再进入反击。推算时间的话,还需要等大约一个月。

佐藤说完,拿起红色铅笔,在作战地图上的三塘和四塘间画了道防线。今村均找来橡皮,把那道防线又擦掉了。他告诉佐藤:“不必等第18师团集结,第5师团有能力和意志独自击破当前的中国军队。”

今村认为,对一线的情况,广州第21军司令部不会比南宁第5师团司令部更清楚。现在,南宁外围的五塘、六塘和七塘的中国士兵在减少,大多已回撤去围困八塘和九塘间的日军增援部队了。在那里,日军被两到三层的中国军队围困,如果后退三四十公里,等于把防线回撤到南宁外郊,如此一来中国军队就会顺势攻打南宁,第5师团士兵失败的情绪就会上升,不但完不成掩护后面日军集结的任务,还会陷入不可收拾的局面。

今村还提到一点:“如果第5师团回撤南宁,中国军队极有可能分出一部分兵力赶往钦州,去阻击将在那里登陆的第18师团。”

佐藤顿时被今村说得如鸡啄米。

今村抗令成功。按他的计划,自己带着部队前去解围,但广州的安藤利吉认为他还是留在南宁比较好,最后解围的任务给了旅团长及川源七,叫他带人替下八塘和九塘间的坂田联队和三木联队。

1940年元旦,及川带着旅团的一个联队从南宁出发。

走之前,今村叫及川“下功夫研究一种操典上没有的新战术”,用来对付中国军队。除带了最大量的弹药和粮食外,他还叫及川带上所有能带的用于修建战斗工事的工具,做坚守一个月的准备。

1月1日午夜,及川带部队悄悄开抵八塘。

过七塘时,当地日军交给及川一个宝贝:从中国军队那里缴获的一张五万分之一的作战地图。

此时,九塘方向枪声不绝。

3日黄昏,坂田联队和三木联队开始撤退。

按计划,三木联队、坂田联队都撤回南宁。但当撤回三木联队后,今村均觉得有点不合适,因为台湾混成旅团(林联队和渡边联队)还在一线。当初,台湾混成旅团主动前来救援,此时把自己的部队撤去,有点说不过去。今村琢磨了一下,叫及川把坂田联队留下来,只撤回作战最久、伤亡最大的三木联队。

从1月上旬开始,日军重新掌握了昆仑关上的制空权。

1月13日,近卫混成旅团和第18师团在钦州湾登陆。一个多星期之后,近卫混成旅团出现在七塘,第18师团出现在南宁。现在,决定全线反击的日军的目标是宾阳,也就是昆仑关的后背。

在日军援军不断开来之际,白崇禧抽掉5个师加强正面。但这三万多人马在路上遭日机轰炸,损失严重。

2月初,宾阳徐庭瑶第38集团军司令部遭空袭,一度造成司令部与前线部队的通信中断。此时,近卫混成旅团已攻向宾阳。不过,日军在灵山县与钦州交界的泗合坳,一度遇第46军阻击。

会战以来,何宣第46军和韦云淞第31军(欠苏祖馨第135师)担负了拦截日本援军和破袭交通线的任务。韦部经大迂回,攻击钦州到南宁公路的北段;何部则进攻这条公路的中段(蔡廷锴集团军破袭南段)。

韦云淞手下的那两个师,虽多次拦截日军,取得一定战果,但一打起争夺战就不行了,没攻下沿途任何一个日军据点,无奈中开始往公路上撒三角钉,扎日军汽车的轮胎。

两个师长都不是那种敢放手一搏的人。举个例子,贺维珍那边,当一支部队无意中走到日军背后,请求跟正面友军两面夹击时,贺居然拒绝,认为太危险,又把那支部队从日军背后调到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