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昆仑关(1939年11月~1940年2月) 广岛师团又来了(第3/6页)

巢威想,四大城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当时南京与北平因经济方面跟前面四城有一定差距,在民国时代不在“四大”之列)撤防时,也没进行毁灭性破坏。相比之下,为什么要把军政价值区区的北海毁灭?

道理上讲不通。

如果日军作战目标不是北海,而自己却把百姓故园毁了,一定是会背上历史骂名的。就算有桂林行营的命令,最后一切还得由他兜着。思前想后,巢威冒着违令的风险,放弃了火烧北海的计划。

夜幕降临后,海滩恢复平静,日军只留下三艘舰船在6000米以外的月色下监视北海,别的舰船都消失在海平线了。巢威的判断得到印证,他立即打电话给在钦州、防城一线警备的新编第19师,叫他们严阵以待。

果不其然,转天也就是11月15日午后一点,大量日军在钦州湾强行登陆!

今村均虚晃一枪。

整个二战中,最残酷的一次登陆杀伤,是诺曼底登陆中的奥马哈海滩一役。依据有利地形和强大火力,在一个多小时里,德军射杀2500多名美军士兵。在电影《最长的一天》(The Longest Day,1962)和《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1998)的开头,显示出登陆战是何等残酷。

钦州湾,则是另一种景象。

虽然没有海军力量和强大岸基火力的弱国军队是没办法阻止强敌登陆的,但新编第19师之仓皇与散漫仍叫桂军蒙羞,只打了一个多小时就全线崩溃。此前,今村均久闻“桂军彪悍”之传说。

迅速攻下钦州、防城后,日军分兵三路扑向南宁!

第4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和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有点目瞪口呆。

在欧洲,当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必然会结合新的国际形势做出动作,这不难判断。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未必不能得出日军入侵广西的结论。

为什么?

欧战爆发,英、法自保,必无暇东顾。在远东,英国控制印度和缅甸,法国控制印度支那。日军离缅甸和印度还很遥远,跟英国直接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比较小。可是,当日军攻占广州和海南岛后,就直接眺望印度支那了。而且,就中国的国际运输线来说,滇越铁路是极重要的一环。这样,日军的下一步动作,就必然跟印度支那有关,或直接派军队“进驻”(一年后果然那样做了),或在跟印度支那接壤的中国省份用兵,以卡死这条国际运输线。

桂林行营虽对日军入侵广西有个预判,但却始终没重视起来,判断也比较模糊。白崇禧没把中国的战局跟欧洲大战联系起来,以至于在1939年秋仍按部就班地根据军委会的命令,准备于年底在湘赣两地发起对日军的攻势(即后来的“冬季攻势”)。

同样浑然不觉的张发奎遵照命令,把第4战区的主力部队集结在粤北韶关一线。如此一来,广西兵力就非常空虚了,满打满算只有6个师:夏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3期,广西容县人)第16集团军所辖第46军的三个师和第31军的三个师。

根据桂林行营模糊的预判,认为日军真的入侵广西的话,必以海南岛为基地,从广州湾登陆,以桂北重镇柳州为作战目标(联结西南几省的交通枢纽和中国空军重要基地)。这个判断上报重庆后,得到军令部认可。至于南宁,无论是桂林方面还是重庆方面,都认为如果开打,那里只是日军分兵所击之地,不那么重要(当时广西省的省会在桂林)。在夏威上报白崇禧的日军登陆“甲案”中,甚至没提到日军会进攻南宁这件事。白崇禧督促夏威的,也仅仅是破坏桂南的道路。

基于这样的想法,在广西的六个师里,有四个师即第31军的全部和第46军的第170师放在了通往柳州的要道上。也就是说,从钦州到南宁的这条路以及南宁周边完全是空的。当日军登陆钦州湾,兵锋直指南宁后,无论是张发奎的第4战区司令长官部,还是白崇禧的桂林行营,都开始抓瞎。

此时白崇禧正在重庆。

蒋介石在第一时间招来白崇禧、何应钦、徐永昌、陈诚、刘斐等人,当场怒斥徐永昌敌情判断失误,这实际上是说给白崇禧听。白有关日军一旦进攻将直攻柳州的判断被军令部认可,在1939年初秋也就是日军登陆前,又判断:由于兵力有限,日军不再可能进犯广西。为此还专门写了敌情报告,认为广西有自卫、自治、自给的特点,日本断不会咬这块“硬骨头”。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蒋介石在会上定的调子是,调最精锐的部队到广西,其中提到了第5军。

作战厅长刘斐说军令部已抽调杜聿明第5军荣誉第1师到湖南战场了,师长郑洞国带着部队正从零陵开往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