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南京梦魇(1937年12月) 地狱之门(第2/8页)

此时下关情景极为混乱。退下来的士兵和难民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但依旧没什么船只,这一道长江已成生死线!

逃难的市民们得知日军已经进城,正往下关杀来,人心大恐,秩序更乱,江边呈现出一幅末日图景:哭泣声、咒骂声、无望的呼喊声。南京市民抓住一切可以漂浮的东西跳入冬天的江中,江中人头点点,更有绝望者直接跳江自尽,以免受到日军的凌辱和虐杀。

12月13日午后,助川联队已追击到下关江边,亲自率领这个联队的是第30旅团长佐佐木到一。

退到江边的南京市代市长、代宪兵司令、警察厅厅长萧山令(保定陆军军官学校3期,湖南盖阳人)中将,指挥宪兵部队在江边与日军展开激战。

南京战开始前,宪兵司令谷正伦离开南京到武汉治病,萧山令以参谋长身份升任宪兵副司令,代司令职,后又代任南京市市长和警察厅厅长,率3个宪兵团(罗友胜第2团、陈烈林第10团、周竞仁教导第2团)和警察部队协助卫戍部队抗击日军。光华门危急时,教导第2团曾紧急增援,血战光华门,写下宪兵部队南京保卫战光辉的一页。

撤退开始,宪兵部队也涌向挹江门,但由于城门被沙袋堵塞,大家都出不了城。这时候,教导第2团第3营第9连代连长向斌在紧急中想到:这里有地道啊!第9连曾担任过南京城防检查的任务,所以对这一带地形很熟,向斌知道挹江门里的城道附近有条明代时修建的秘密地道。于是,他悄悄地带着全连士兵摸进地道,从地道出得城去,因为时间早(12日午夜),所以侥幸登上一艘渡轮。

萧山令中将没能走脱。?

在撤退令下达后,萧中将布置宪兵3个团的撤退方案,一切安排停当后,作为南京代市长,他又带人将市政府所有机密档案烧毁,当赶到下关时已经是12月13日中午!此时助川联队已经攻到江边,萧山令和宪兵教导第2团团副黄观涛(黄埔军校6期,湖南宁乡)带身边的宪兵与日军死战,此时江中冲来日军汽艇,乱行扫射,萧中将身中数十弹而殉国。在下关之战中,殉国的还有黄观涛和掩护总队撤退的教导总队第3旅副旅长雷震(黄埔军校2期,四川蒲江人)。

南京陷落后,下关江边的一队中国士兵决定冒死向上游的上新河方向突围,12月13日凌晨5点遭遇日军第6师团竹下联队小原重孝第3大队第11中队拦截,激战3小时,毙杀中队长大园庄藏大尉,但中国士兵也死伤不少,前面提到的第87师旅长刘启雄就是在此战中被俘的。跟陈颐鼎分手后,他本想回城藏起来,但没能如愿,只好跟着这队人马往上新河突围,至此成为上海、南京战中中国方面被俘的最高军官,后变节。

残余的士兵跟随难民转奔水西门方向,途中又遭小原重孝大队主力截杀,被圈在了一个面粉厂前的广场。人群中有第156师士兵骆中洋。此时已是13日上午。按骆中洋判断,几乎有2万人被日军包围。因为作为士兵,在平时训练出操列队,对集中在一起的人数是非常敏感的。

日军持枪,三面包围,当年作为“樱会”分子之一的小原按刀上前,问中国军民想怎么死,是刺杀、砍头、焚烧,还是枪决?翻译将其译成中国话后,人群中一片哭号。这时候,小原的一个部下走到人群前,摸了摸一个青年的头,冲他招手:你,过来。

那名青年不知所措地刚往前走了几步,那名日军军官猛地反手一刀,将他的脑袋砍飞,血柱直射天空。

人群顿时炸了营。

此人就是小原大队的第12中队长田中军吉,这个鹿儿岛人现年32岁,官至大尉,有一把军刀,名为“助广”,当他得知第16师团片桐联队的两少尉野田毅、向井敏明搞“百人斩竞赛”,杀到南京后“成绩”是105比106时,不禁大笑。因为此魔自杭州湾登陆到现在,已连续劈杀300多名中国人。而且,在南京,田中保持着单个日军屠杀中国军民的最高纪录。

小原决定对中国军民进行刺杀。从前面开始,每10人一组,开始杀戮。后面的人群顿时骚动起来,有人试图奔逃,随即引来制高点日军机枪的扫射。混乱中,骆中洋藏进了附近的茅草房,深夜侥幸脱险!

1937年12月13日下午2时,日军第3舰队第11战队主力进至下关,国崎支队控制了长江北岸的重镇浦口;中华门、光华门、中山门上的日军士兵张开双臂进行狂呼;在东京本土,百万东京市民举着鲤鱼灯笼进行大游行,“祝贺南京陷落”。

这一天,留守在南京的美国人费奇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在南京曾经度过的那些愉快、平静而有秩序的时光,我们曾拥有的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