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南京!南京!(1937年11月~12月) 南京围城(第6/8页)
唐生智说:连第36、第87和第88师的战斗力都下降了一半,其他部队就更不敢用了。
蒋介石说:我把教导总队给你留下,也不叫俞济时的74军走了。首都的宪兵部队和警察部队都归你指挥。你不要担心兵力的问题,我会想办法。
唐生智向他保证,将以最大的限度固守南京。那么好,既然是固守,就需要重兵,于是蒋介石把周围能调动的军队都调到了南京。叶肇第66军、邓龙光(保定陆军军官学校6期,广东茂名人)第83军来了,就连待在湖北的徐源泉(南京讲武堂,湖北黄冈人)第2军团也被命令星夜驰援南京。
此外还有炮兵第8、第10团之一营、战车防御炮部队(8门)、战车部队(10辆),以及防空司令部所属高炮部队(27门)。
兵力很庞大,但整个卫戍司令部的人很少,参谋长周澜(副参谋长佘念慈)之下,设了个参谋处,处长廖肯(黄埔军校5期,湖南长沙人),处下面就两个科,一是谭道平的作战科,再就是后勤通信科。
南京战,对中国军队来说有两道防线:外围和城郭。
外围防线从京芜(芜湖)路上的大胜关起,经牛首山、江宁镇、淳化镇、汤水镇(汤山)到龙潭,呈弧线形;城郭防线则为南京城外的雨花台、紫金山、乌龙山、幕府山及南京城垣。防线有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永久性工事,包括碉堡、观察哨、指挥所。上海开战后,又拉上了铁丝网,挖了交通壕和反坦克战壕。此外,以乌龙山炮台等地为依托,封锁通往南京的长江江面。
先看一下城郭阵地的部署:
宋希濂第36师守挹江门、下关、幕府山等南京城北阵地,同时作为总预备队使用。
桂永清教导总队守紫金山等南京城东阵地;
孙元良第88师守中华门、雨花台等南京城南阵地;
萧山令(保定陆军军官学校3期,湖南益阳人)的宪兵部队和警察部队守城中清凉山附近的阵地,维持城内秩序。
再看外围阵地:
叶肇第66军守淳化镇至凤牛山一线,向句容派出前进部队;
俞济时第74军守淳化镇至牛首山一线,向秣陵关、湖熟镇派出前进部队;
邓龙光第83军守凤牛山附近经拜经台至龙潭一线,向下蜀派出前进部队;
徐源泉第2军团(12月8日到南京)守栖霞山、乌龙山、龙潭一线;
王敬久第87师(师长沈发藻,王担任军长,但军下只辖该师)守镇江一线,后退至南京。
1937年11月22日,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巡视南京,此时日机刚刚飞走。转天,蒋到常州前线鼓舞士气,此时无锡至江阴一线处处激战。
这时候,汪精卫已经走了,乘船去了武汉。他走前,国民政府拒绝了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转达的日本方面提出的7个停火条件:
一、在华北五省建立非军事区,任命亲日官员;二、内蒙古自治;三、扩大上海的非军事区,由国际共管;四、中国停止所有排日抗日活动;五、中日共同防苏防共;六、降低日本商品关税;七、各国在华权利得到尊重。
痴人梦话。
南京戒严了。日军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合围而来,南京只剩下北面下关江边一个出口。
唐生智为表示与南京共存亡的决心,叫俞飞鹏把从南京下关到江北浦口和上游武汉的大部分渡轮都开走,留下的一小部分轮渡和被收缴的民船,交给了宋希濂第36师看管,任何人没卫戍司令部的命令不许动用。开始的时候,卫戍司令部自己也没留船,不是没留几艘,而是一艘也没留。从这个细节看,此时的唐生智确实作好死守的准备了。参谋长周斓觉得不妥,极力请求下,唐才同意由司令部单独掌握一艘小火轮。
唐生智下令:如有谁敢擅自渡江逃退,宋希濂第36师和长江北岸的胡宗南第1军可立即开枪正法。
日军飞机大批出现在南京上空,城内多处起火,市民死伤无数。中国战机已经快打没了,所以对日机主要以防空高炮应对。日机天一亮就来,所以每天从早晨开始,日机投弹的爆炸声和中国高炮阵地的开火声就连成一片。战斗中,一架日机被击中坠毁于城内夫子庙附近,引得市民前来观看。击落飞机的是炮兵第42团第1营高炮第3连沈咸部。该部1排全体官兵被记三等功,奖银洋500块。
为躲避日机轰炸,蒋介石住进了中山陵下的四方城,这个寓所很隐蔽,只有两间房子,一间卧室,一间客厅。身边的人要他火速离开南京,蒋说:我计划坐飞机走,所以再晚几天没事。
蒋介石没走,原因之一,是他还在等苏联的消息。11月30日,蒋介石亲自给伏罗希洛夫发了一封电报,叫他转呈斯大林:
中国今为民族生存与国际义务已竭尽其最大最后之力量矣。且已至不得已退守南京。切盼友邦苏俄实力之应援。望先生当机立断,仗义兴师,挽救东亚之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