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沪上的秋天(1937年8月~11月) 虹桥事件(第4/8页)

罗泽闿制订的作战计划被秘密送到杨虎的上海警备司令部。司令部设在龙华,部下主要是上海保安团和警察部队,在参谋处长朱侠的主导下,开始作战前准备:

比如,策划黄浦江封锁行动;派参谋人员秘密侦察绘制上海日军据点详图;在浦东秘密设置观测哨,监视日本舰船,每天进行报告;在上海外郊的岔路口、渡口、火车站等交通要地秘密修建重机枪和小炮战斗掩体。这些掩体从外面看是民房,一旦战争爆发,拆去活动砖块,即可露出射击口。这期间一度受到黑帮大佬杜月笙鼎力帮助。警备司令部一度还搞了个袭击位于北四川路的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的方案,想把烈性炸药装在伪装成的日本医院救护车里,冲进日军司令部进行自杀性袭击。但因操作难度过大(搞不到烈性炸药)而作罢。

1937年8月9日,“虹桥事件”爆发。蒋介石两天后就下达了扫荡上海日军的命令,同时叫人用沉船和水雷封锁长江江阴水面,阻止日本海军溯江而上进攻南京。

蒋介石对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说的原话是:“把上海的日军给我赶下黄浦江!”

张治中接令后,立即调集正在南京与上海间集结的中央军王敬久(黄埔军校1期,江苏徐州人)第87师、孙元良(黄埔军校1期,四川华阳人)第88师和钟松独立第20旅余部向上海急进!“西安事变”后被调去陕西的宋希濂(黄埔军校1期,湖南湘乡人)接到蒋介石亲自打的电话,叫他率第36师火速从陕西赶回上海。此外,蒋介石把当时最先进的装备德式100毫米口径加农炮和150毫米口径榴弹炮的独立炮兵第8、第10团也派了过去。

前期往上海投入的这三个师是一准儿的中央军德式师。

当时中国跟德国的关系好得出乎我们的想象,希特勒觉得蒋介石是他的同路人?这还不是原因所在,两国关系之所以好,是互有所需:中国的稀有金属产量居世界第一,比如钨,熔点最高,武器工业中必备,这正是德国所需要的;而蒋介石呢,又急于引进德国先进的陆军训练和军火装备,所以两个国家有过一段奇异的蜜月期。

蒋介石计划借助德国军事顾问帮中国训练60个德式步兵师,到开战时已经训练20个师,但这些师的德式程度不同,第87师(原中央警卫第1师)、第88师(原中央警卫第2师)、第36师(在第87师和第88师补充旅的基础上编建)这三支姊妹部队的德国化最浓。

以第88师为例,每师辖2个旅,每旅辖2个团,以下营、连、排、班为三建制,每排有3挺轻机枪(每个班1挺),30支步枪。团一级有直属部队:1个迫击炮连(6门迫击炮)、1个小炮连(6门机关炮)、1个通信连、1个特务连、1个机炮连(6挺重机枪,2门迫击炮)。师直属部队则有:1个炮兵营(辖3个榴弹炮连,12门山炮;1个战防炮连,4门战车防御炮;1个高射炮连,4门高射炮)、1个工兵营、1个通信营(2个有线通信连,1个无线通信排)、1个辎重营、1个特务营、1个卫生队,全师总兵力定额在14,000人左右(第87、第88师出征时均不到这个数字,而在9000多人)。

士兵们用的是国产“中正式”或进口的纯德式毛瑟步枪,戴的是德式钢盔。轻机枪用的是捷克式ZB26,重机枪是24式仿马克沁水冷机枪,每个步兵营都有1个重机枪连,尉官以上的手枪用的是C96式,俗称“盒子炮”。

就这样,一时间,从苏州、无锡到上海的公路上,都是装满士兵的卡车。此时所有往上海的火车都停止了客运,而被辟为军用专列。

可以想象,看到这样的场景,沿途民众有多高兴。在铁路站点停车时,士兵们把手伸出车窗外,冲人们挥动着;民众们呢,则不停地往车窗里扔香烟、罐头、水果和饼干。

这一天,中国人等得太久了!

张治中作为京沪警备司令,成了上海大战前期当仁不让的主角。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抗战爆发前一年,也就是1936年2月,身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由黄埔军校改名)教育长的张治中,就开始奉命组织对日备战机构了。当时,国民政府为了对日备战,在全国秘密搞了几个国防区,张治中为京沪区司令,为防止被日本人摸到情报,这个组织是秘密组建的,对外称“中央军校高级教官室”。张从军校选拔了一批精英当他的参谋,这批人包括徐权、童元亮、龙矫、方传进、沈蕴存、史说,基本上都是陆军大学第10期的精英,都是主张跟日本开战的少壮校官。张给了他们两大任务:一是督建上海南京间的国防工程;二是秘密组织训练这一地区的抗日民众。后来,这个机构被转移到苏州,改了个特休闲的名字:“中央军校野营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