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本人的满洲梦(1926年12月~1936年12月) 张作霖之死(第5/6页)

除藤井贞寿中尉外,还有沈阳独立守备队第4中队长东宫铁男(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7期,群马县人)大尉、沈阳独立守备队队副神田泰之助(日本陆军士官学校32期,山形县人)中尉。

按河本的分工,现场指挥和爆破由东宫大尉负责。河本为张作霖准备了多少东西呢?30大包烈性炸药。

张作霖是前一天晚上8点仓皇离开北京的,为了提防意外,他在专列前放了一辆压道车。张作霖本人待在第8节车厢。

黑暗中,火车的汽笛声划破夜空,驰向那个滴血的黎明。

河本布置得已经没法再细了。张作霖专列自从出了山海关,每过一站,河本就会收到沿线日方人员发来的情报。

皇姑屯那边,在三孔桥外200米,日本人设置了观测哨,东宫铁男紧张极了。他必须成功,否则就成了日本陆军的笑话。但如果成功了,他就成为一个传奇。笑话与传奇间,只有几秒钟的距离。因为起爆用电气机控制,也就是说,引爆时需要用电流计算时间,他必须掌握好:在张作霖的车厢经过三孔桥时按下按钮,早一秒也不行,晚一秒更不行。

日本人的精打细算,在这一刻起了作用。

后来当我们通过照片看那段历史时,发现三孔桥中间的那座花岗岩桥墩被彻底炸开了,桥上南满铁路的铁轨如柳条一样垂了下来,张作霖所在的车厢被炸得只剩下了一个底盘,两边的车厢板和上面的车顶已完全被炸飞了。由此可见日本人使用的炸药威力有多大,他们真是必夺张作霖之老命!说起来叫人难以置信,在爆炸的瞬间,神田泰之助拿相机拍下了照片。

张作霖从车厢里被炸飞,浑身鲜血地倒在铁路边,咽喉被撕开一个口子。当时从沈阳开来一队人马,是前来迎接的仪仗队,部下就把他塞进汽车里,狂奔至沈阳。老部下们都快急疯了,希望老天能保佑他们的大帅。在汽车上,张作霖虽然身负重伤,但神志很清醒,问谁干的。

部下回答:不是一般的手榴弹爆炸,除了日本人还能有谁?

张作霖说了一个“打”字,很快就昏了过去。

皇姑屯离沈阳近在咫尺,虽然到沈阳后进行了全力抢救,但这一世枭雄还是没能冲出河本布下的死亡阴影。

再说因兴奋和紧张而表情扭曲的东宫大尉,他因按下按钮而被历史定格。他亲眼看着张作霖所在的那节车厢被抛到空中。这个东宫没昙花一现,虽然他现在只是个大尉,后来也没当将军,但闹出的动静还不小,看看日本人送给他的外号就知道了:“满洲移民之父”。他就是这么一个货色。1937年冬天,在进攻南京的日军部队中,他的身影再次出现,此时已成为第114师团的一名大队长,但在杭州湾登陆后,小命被毙于向南京追击的途中。而当时在北京进行情报搜集的竹下义晴,跟东宫一样也参与了南京战,身份是第6师团第45联队长,在南京杀人最多的中队长田中军吉就是他的部下。

河本成了。

但有人说张作霖死于苏联人之手。据说解密档案证实了这一点,原因是张作霖一贯反苏,在南方的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张作霖对苏联驻京大使馆、驻哈尔滨领事馆进行了查抄,还关了几家苏联人的商业机构,对拖欠苏联中东铁路局的巨额债款迟迟不还,还在中东铁路路权问题上跟苏联人较劲,所以苏联人的情报机构就把张干掉了,而嫁祸关东军。

但没人能解释为什么后来日本人承认了暗杀张作霖的密谋。唯一的解释是:苏联人有这个念头,但日本人先动手了。

这是真实的历史。

无论如何,日本人以及苏联人讨厌的张作霖死了。但奉军没乱,其子张学良迅速接班,稳定了军心。这一点他还是值得称道的。张作霖临死前,对部下说了个“打”字,但张学良没寻仇,东北处于一种平静中。能做到这一步,也挺不简单的,被炸上天的,可是自己的亲爹,这事搁谁谁都上火。但28岁的小张忍了。

关东军的参谋们有点急,骑虎难下啊。对他们来说,张学良就是那只老虎,老虎回头看了看身上的人,没咬。关东军只好下来。

张作霖死后第4天,国民革命军攻入北京。到1928年年底,张学良突然宣布东北易帜:五色旗变成青天白日旗,国民政府在形式上一下子统一了中国。

说实在的,如果没这一步,张学良的“忍”会大打成色。几年后他又忍了一次,但那一“忍”让他成了蠢人。同一件事,在不同的时候做,效果当然不一样。

日本人失算了,蒋介石也没想到。他没想到的是,张学良能如此轻易地归顺他。尽管在小张易帜这件事上,他这边也没闲着,做了不少工作,但小张如此迅速掉头,还是叫蒋狂喜了一阵子,于是亲切地称比自己小很多岁的张为“贤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