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加尼沙里协同作战的步兵部队(第2/9页)

◎ 14世纪初的亚亚步兵(左一为手持弓箭者)。

由于承担有保卫苏丹的任务,亚亚被认为是加尼沙里部队的前身。尽管如此,他们的表现却与后者相去甚远。由于他们并非真正的职业军人,因此所拥有的作战技能极为有限。更糟糕的是,他们的时间大多花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上,这使得他们无法参加正规的军事训练,其素质也是可想而知了。

士兵水平不高,军官的情况也差不多。亚亚的军官也多为志愿军出身,没有多少专业素养。再加上亚亚指挥体系也是古老的游牧时代产品,自然在战场上无法发挥出多大的威力。

亚亚的装备也显得陈旧过时,主力装备仍为突厥反曲复合弓,他们缺乏重型铠甲,这使得他们在作战时显得脆弱不堪。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点是:要将他们动员起来相当困难,特别是在秋季——这时大多数亚亚成员都忙着给自家收庄稼呢,谁有心思去打仗?

种种弊端使亚亚部队让苏丹大失所望,很快他们就失去了苏丹禁卫军的资格,被当作纯粹的一线部队来使用,没过多久又被贬为二线部队。最后在15世纪初的时候被彻底剥夺了战士身份,这支最先成立的奥斯曼步兵部队也成了最短命的奥斯曼步兵部队。有趣的是,亚亚在奥斯曼军事体系内的地位逐渐丧失的同时,其规模却在不断扩大:1360年后,每支部队的定额约为2万人。其中一部分能够养得起战马的成员被编组为一支类似于骑兵部队的队伍,它被称为“穆色林姆”。

尽管亚亚和穆色林姆都不再是作战部队了,但当权者并未将他们立刻废除,而是将他们转为后勤辅助部队。在作战期间,他们有各种支援前线的义务:种植军粮、运送物资、架桥铺路以及保证辎重车队和军队行李队的安全。随后数十年间,一部分成员还被赋予了特殊的职责:在海军兵工厂内打杂,为皇室驯养马匹,负责警戒港口和海岸地区,或在地方的矿场内做苦工等。在穆拉德一世统治时期,偶尔在紧急情况下他们也会被派往前线。

◎ 15世纪初巴尔干籍亚亚战士(左一)。

退居二线的亚亚和穆色林姆部队都有了新的番号——亚亚被称为“军夫”,穆色林姆被称为“免役者”,同时也有了新的编制:他们被分成一个个“奥克”〔团级作战单位,字面意义为“炉灶”,象征意义为亲如家人的作战单位,可能与古代中国军队中的单位“火”(通假“伙”字)类似,加尼沙里军团的基本作战单位也是“奥克”〕,每个“奥克”由30人组成,其中5人为“出征者”,一有战事,就从这5人中轮流抽调一人去服役。其他25人则为“协助者”,在出征者出征的时候,每名协助者须向前者支付50阿克切当作路费,并有义务照顾协助者的家人。

军夫和免役者不用再冒着生命危险和敌人肉搏了,但也领不到固定的军饷了。不过国家并没有完全抛弃他们,每个“奥克”都可以领到一块耕地,并享有免交农业税和特别税的权利。这一特权是可以世袭的,年老的、去世的军夫和免役者的位置将由自己身体健康的长子顶上。但越来越沉重的征发让他们不堪其扰,以至于不惜抛弃世代相传的土地而逃走,对帝国的忠诚度也在不断降低。帝国政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不断下令进行改革,并重组这支部队,但却收不到任何效果。1540年颁布的一道法令要求征募新的军夫和免役者,并对这两支部队的成员及其拥有的土地进行严格的登记造册,这很清楚地表明:逃兵已经成为普遍现象。1582年,苏丹穆拉德三世下令撤销这两支部队的编制,之后他改变了主意,下令组建新的部队。但到了1600年,这两支部队终于彻底不复存在,他们的成员在国家户口簿上的身份也成了普通的纳税人。

尽管作为奥斯曼军队的步兵部队,亚亚的表现并未达到预期,但它成功地为组建支援和辅助部队提供了一种可行模式。奥斯曼军事体系所独有的优点——将灵活性和守旧性结合在一起,在这一模式中展现无遗:奥斯曼最高统帅部在亚亚无法履行其原有职责后解散了这支部队,这体现了奥斯曼军事体系守旧的一面。但奥斯曼人将它编组为一支辅军部队,负责执行大军所必需的众多非战斗任务,这又体现了奥斯曼人的军事思想中灵活的一面。按照新形势的要求,整支部队或部分军事单位还被委以额外的任务。直到帝国终结,这种灵活与守旧主义的结合仍是奥斯曼军事体系的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