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瑞士(第2/3页)

虽然温克里德的事迹颇为感人,但其真实性还是值得考证。因为关于这件事情的最早一次记载是在1533年,也就是说是在一个半世纪后,在此之前却没有其他文字记载。

不管真实性如何,瑞士人确实突破了奥地利骑士的阵线。看到第一线被突破,利奥波德三世立即下令第二线部队上前,可是迂回的瑞士人的左翼部队牵制住了他的预备队,没有得到及时援助的第一线的缺口在瑞士人的猛攻下终于崩溃,溃逃的士兵冲垮了第二线的奥地利人。看到败局已定,位于最后方的奥地利辎重队逃走并带走了几乎全部战马,失去了马匹的奥地利骑士陷入绝境。事后统计,这场只有两个小时的战斗一共有200多名瑞士人和1800名以上的奥地利人被杀。阵亡者中包括利奥波德三世本人,他应该是在企图挽回败局时被崩溃的大潮淹没的,考虑到奥地利人的总兵力也只有4000人,这几乎可以被认为是一场对奥地利人的屠杀。

对于当时的哈布施堡家族来说,这简直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损失的人力物力以及领地倒还是其次,利奥波德三世的战死对于家族的权力结构是个重创。他战死时只有35岁,子嗣尚未成年。按照当时的惯例,在子嗣成年、有能力单独理政之前,需要委任一个监护人来承担代理政事的责任。这无疑会引起家族内部的争斗,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进行与卢塞恩的战争已经不现实了。因此在施瓦本联盟的斡旋下,邦联与哈布施家族签订了一个直至1388年2月的休战协议。休战结束后,双方战端再起,不过这次奥地利人输得更惨。当年4月,格拉鲁斯的农民甚至在没有邦联的帮助下,仅凭一己之力就在内费尔斯大败利奥波德三世的兄弟,统治着上奥地利与下奥地利的阿尔伯特三世,并逼迫对方于次年再度休战。自此,越来越多的地区纷纷投入邦联之中,实际上奥地利不但失去了对瑞士中部高原地区的统治权,连阿尔卑斯山西段与阿尔卑斯山前也丢了个干净。哈布施堡家族在德国崛起的同时,却在老家瑞士被一帮农民打得焦头烂额,连起家之地也丢给了对方,只剩下最后,也是最为肥美的两块领地——阿尔高与土尔高谷地。而且就连这两块最后的领地也在接下来的一个多世纪里(阿尔高和图尔高分别在1415年和1460年被占据)被瑞士人所夺取。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很奇怪,林州那些山民能征惯战倒也罢了,怎么连伯尔尼那样的市民和格拉鲁斯的农民也能击败奥地利的骑士?

过去人们常将胜利的原因归结为瑞士人民对祖国和自由的爱而迸发出巨大的勇气;或者说这是为了捍卫自身自由对征服扩张的巨大道义优势。当然这些理由不能说有错。在瑞士的高原地区,由于经济和历史的原因,并没有出现当时在欧洲其他区域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庄园经济。大量的自由农民,保留着古老的村社组织,因此瑞士人可以采用最为简单的办法,克服本身经济与人力资源的匮乏,组成一支有相当战斗力的军队。如果深入研究瑞士早期军队的组织结构,就会发现这是一支与几个世纪前他们的祖先入侵罗马帝国时没有本质区别的军队,都是社群中的所有身体健康的成年男子作为战士。在军队内部没有复杂的层次结构,也没有专业的军官阶层,甚至士兵所使用的武器与他们平时的生产工具还没有完全分离开来。长戟不过是加了枪尖的长柄斧子,投石索不过是牧羊人驱赶野狼等害兽的工具。简而言之,早期的瑞士军队不过是拿起武器的村社组织,是几乎所有民族在刚刚进入文明社会,社会成员还没有发生大的分化的时候所采用的军事组织形式。这种简单的民军诚然有成员士气高涨、成本低廉的优点,但却绝非不可战胜的,比如当初凯撒就曾彻底征服过瑞士先民。

纵然林州人在战场上不可战胜,但假如哈布施堡的公爵们采取消耗战略,在农牧业生产最为重要的春季入侵,再通过修筑野战工事的办法将战争拖入长期化,用不了几次,山民们就会陷入要么屈服、要么经济崩溃的窘境。很难想象哈布施堡的公爵们在漫长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连这么简单的策略都没有想到。如果我们观察那几次战役,就会发现奥地利人每次战败都是急促的进攻,然后在某次遭遇战中遭到挫败,甚至连统帅也战死,显然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假如我们将邦联的成员一个个摆出来,就会发现有两种类型,卢塞恩、伯尔尼、日内瓦这三个是典型的中世纪城市,而三林州、楚格、格拉鲁斯等则是由牧民或者农民组成的村社集合。在中世纪的德国,类似的政治实体联盟有很多,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反抗强权者(通常是大贵族)的肆意妄为,比如滥征税收、阻截交通等等;其背景是由于中世纪的德国通常没有强大的王权来限制贵族们的恶行,这些联盟、同盟从某种意义上讲弥补了王权的作用。但是这种同盟通常情况下是由城市主导的,村社在其中的发言权较小,甚至是隶属于城市的,同盟一般也是经济性的,少有政治性和军事性的。究其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中世纪的城市通常来说就是周边地区经济的中心,自然容易在同盟中起到主导作用;至于无法结成政治性与军事性同盟,因为这些城市经济上依赖商业贸易,因此他们之间往往是处于竞争性的关系,同盟的目的也往往只是确保某一段道路的通畅、对外部某些商品的限制进口、共同的税收标准等。这些同盟可能会在某些问题上联合起来与大贵族斗争,但是一旦当大贵族做出一点让步,同盟内部就会土崩瓦解。而在瑞士邦联之中,村社成员与城市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这个联盟从一开始就是反哈布施堡的。因此,在从13世纪末至15世纪初的漫长时间内,大体上联盟成员在反对哈布施堡家族这个问题上是统一的,联盟的这种城市与村社的双重性质也增强了瑞士人的军事力量:村社提供了朴实敢战的士兵;而城市使得维持军队长时间作战成为可能,两股力量的结合与平衡才是瑞士人胜利的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