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而有效:英格兰长弓与长弓手(第4/6页)

备齐了长弓与弓术用具,只能说初步具备了成为长弓手的条件;对于使用形制简单的长弓的长弓手来说,弓术才是他们的骨与肉。

长弓射程最大可达400码(约360米),长弓手主要作战距离为200码左右,这也是对长弓手射箭准确度要求的合格线。英格兰长弓手强调“强弓射远”,然而强弓易得,射远难求。长弓射术绝非简单易学的技术,想要成为优秀的长弓手,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实践。英格兰弓手们很快意识到了从孩提时期开始培养弓术的重要性。据记载,英格兰男孩一般从7岁开始使用小型弓进行弓术训练,并随着身材的成长逐步开始换用更贴近战弓形制的长弓。主教拉蒂默在1549年对年轻的爱德华六世布道中如此提到:“在我年轻时,我勤勉而穷困的父亲曾教导我习射,我所认识的其他孩子的父亲也同样这样做。我的父亲教导我正确的拉弓方式:用全身的力量开弓,而不是如同其他国家的弓手一样,仅仅使用手臂的力量。在年复一年的练习中,我使用的弓拉力越来越强,我的力量与我的年龄一同增长。我相信,如果不是与长弓一同成长,将长弓看成生命的一部分的人,绝不可能练就卓越的弓术。”

除却必要的膂力和体能,弓术的核心部分是熟练掌握开弓时的瞄准方式。长弓瞄准方法可以大略分为4种:直觉法、半直觉法、瞄准点法(Point-of-Aim,即POA)、瞄具法(借助瞄准具或是长弓上的标记以辅助瞄准)。

直觉法的运用,现今多见于投掷石块和飞镖的时候。通过大脑接收包括投掷物重量、投掷距离等需要的信息,并决定如何使用适当的投掷动作和力量。实际上,大部分人在投掷或射击时都会利用直觉来进行判断(即所谓的“凭感觉”);这与熟练的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挂档的动作类似。而半直觉射法与直觉法大致相似,主要特点是在运用更多的经验进行判断,如在射箭时将箭尖搭在弓身上的位置作为射距的一个参考基准等。相对来说,直觉法与半直觉法是较为粗放的瞄准法;但此类瞄准法对于英格兰长弓手来说行之有效,因此被一直沿用。

箭矢与子弹不同,平射射程短,弹道弧度大,因此射击角度的选择对保证射程和准确性来说尤为重要。为了量化射距,中世纪后期的英格兰弓手依靠长期射箭中积累的经验,确立了“直瞄距离”(亦称近距离平射射程,Point-blank Range)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和运用被称为“瞄准点法”的瞄准方法进行瞄准射击。

对于长弓,直瞄距离是指在一定的射程距离中,只需要水平持弓,目视瞄准,并使箭尖与目标成一直线平射便能使箭的落点在目标位置上。若射距超出或短于直瞄距离,便提高或降低射角,以便对箭矢飞行轨迹做出调整。抛射时,也同样用类似的方法测定射距;直瞄距离的确定可以让弓手更为简单快捷地根据情势选择合理的射法与射角,在弓术练习过程中和实战中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中世纪弓手们未将瞄准点法用科学的方法正确描述或总结出来,而是往往凭借个人经验与习惯进行瞄准。一部分学者认为,部分弓手在运用瞄准点法瞄准时会同时使用瞄具,即所谓瞄具法;但至今仅有文字记载,并未发现实物证据以支持这种观点。

在罗杰·阿舍姆的论著中虽然没有对弓手瞄法按类别进行分类,但他描述了使用瞄准点法进行抛射的弓手:“……当弓手施射时……在自身与靶子之间假想一个明确的标志物……并以此判断射距。”同时他还提到了显得更为依靠直觉和经验的瞄准方法;“一些优秀的弓手,在拉弦张弓时紧盯着靶子的方位……随后将视线转回弓背上并将弓抬起,直到放弦时才重新看向前方。”阿舍姆同时也提到,“只有直射的时候,弓手才会一直看着靶子。”

阿舍姆与其他英格兰人一样,对长弓手的射术的准确性给出了极高的评价:“长弓的瞄准是如此简单而有效,如若一名弓手自小习射,那就绝无可能射失。”

除却瞄准方法,拉弦开弓的过程对于射箭同样十分重要。现代复合弓弓手们在开弓时,多半会将拉弦手放在靠近眼部下方的脸颊或下颌部位,这样的拉弦姿势被认为稳定性好,适于精确瞄准。无疑,许多中世纪弓手也是使用同样的拉弦手法;但大部分研究者认为,英格兰长弓手最为传统的拉弦手法,是将弓弦“拉到耳际”并施射。

“拉到耳际”中的“耳际”,泛指从耳廓到前胸之间的一段距离。将拉弦手稳定在耳廓位置需要相当强的力量,将手放在胸部位置可以减轻肘部负担,拉弦无疑会更轻松。但降低拉弦手的位置意味着抬高持弓手的位置以确保角度不变,对于使用弓体长而重的长弓的弓手而言,这也是相当困难的。阿舍姆描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持弓手——“正手弓手”指代的是那些因为在身高和膂力上有优势,在长距离射击的场合,仍然可以从持弓手位置的上方进行目测和瞄准的弓手;而“逆手弓手”则是指那些抬高持弓手以确保长射程,因此视线只能从持弓手下方穿过的那些弓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