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出淤泥(第5/6页)

幸运的是,凯瑟琳开始关注军事了。凯瑟琳对新教徒的军队人数和实力感到不安,担心自己宠爱而信任的次子无法胜任自己交代的任务,所以在1568年3月,凯瑟琳匆匆介入战事准备和谈。西班牙大使失去信心,指责太后两面三刀,谴责她“言不由衷”,但在这件事上,他想错了。凯瑟琳受够了新教徒的颐指气使和忘恩负义,她和西班牙国王一样(或许更甚)想击败新教徒,消灭新教徒领袖,因为凯瑟琳认为背叛是对自己的侮辱。她只是想赢得更有把握一点。太后没有忘记,吉斯公爵曾轻易地被刺客的子弹夺取生命,他死后,自己如此简单地获得了权力。凯瑟琳是想假装和谈,甚至可以答应新教徒的某些要求,而实际上则是要重演吉斯公爵被刺一幕。她的首要目的是使胡格诺派军队群龙无首。敌军一旦解散,她的儿子就不必去打无准备之仗,她也就可以秘密地、轻易地夺取提督、孔代亲王以及他们支持者和家族的性命了。

但这种密谋的问题在于,只有完全保密才有可能成功,而完全保密,在人人刺探情报的时代很难做到。胡格诺派早就得知凯瑟琳的阴谋,他们甚至编写了一套精巧的暗号来警告暗杀指定的目标人士。于是,1568年8月23日,身在巴黎东南150英里的努瓦埃尔(Noyers)的孔代亲王收到一封信件,信中有一句话别有深意:“公鹿已在网中,捕猎准备就绪,”亲王明白一刻也不能耽误了。他立刻带上家人和附近所有新教徒,前往拉罗歇尔(La Rochelle)以求庇护——拉罗歇尔城离努瓦埃尔300英里远,地处法国西部海岸线,在胡格诺派控制下,戒备森严。与此同时,提督科利尼和让娜·达尔布雷也得到警告,他们也带领家人、仆从和同党,急速赶往拉罗歇尔。胡格诺派平民跟随着胡格诺派领袖;而刚刚解散的胡格诺派军队也跟着平民,以便随时集结;到了年底,一度因凯瑟琳假和谈而解散的新教军队恢复了一半兵力。当时新教军队有17,000人随时待命,法国再次走到内战边缘,新教徒和保王派之间的正面交锋不可避免。

但此时,凯瑟琳找到了一位经验充足的将军加斯帕·德·塔瓦纳(Gaspard de Tavannes)担任其子的军事顾问,他使王室军队军力大增,亨利当时掌控着28,000人的军队。塔瓦纳是一位出色的战略家,能预测敌人的动向。1569年3月13日拂晓之前,他、安茹公爵和王室军队在拉罗歇尔东南约100英里的雅纳克(Jarnac)城外突然出现,使孔代亲王军猝不及防。

双方勇猛作战。从东部边界召回的吉斯公爵如战神附体,他在交战开始后隐藏部队,而后成功地截下新教徒的一支整编骑兵队,使其无法和骑兵主力会师。而胡格诺派虽人数不占优势,但依然坚持战斗。孔代亲王在中线带头冲锋,而科利尼从左翼夹击。“为了基督,为了国家!”亲王大声疾呼,但阵线还是溃散了。提督知道自己即将战败,为了保存实力择日再战,他脱离队伍逃离战场,但孔代亲王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被敌人包围,于是下马投降,但就像吉斯公爵遇刺一样,他被一名敌军击中背部——据传言,开枪的人是受凯瑟琳指示的一个意大利人,或是安茹公爵卫队队长。但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亨利对表亲遇刺反应冷淡,后者是第一等亲王,地位仅次于自己,他将孔代亲王的尸体像一个卑微的农民那样,挂在驴子上横穿雅纳克的街道,这令王室军队大为高兴。

宫廷为安茹公爵的大胜感到无比高兴。终于赢得了一次军事胜利!胡格诺派公认的领袖已死亡,叛乱者已撤退,新教阵营群龙无首,苟延残喘。亨利明白,此时自己的地位极为有利,他想尽可能榨取这次胜利果实,于是派人从图尔(Tours)的军营前往巴黎,把他的母亲和其他王室成员召来,以夸耀他的战绩。玛戈也在受邀请之列,她不无调侃地写道:“我想请您想象一下,备受宠爱的儿子发出了这样的讯息,作为一个宠爱孩子、常常不辞劳苦——甚至不惜生命地成全子女幸福的母亲,会是怎样的反应。母爱使她胁下生翼,三天半的时间就赶到了图尔。”[2]

在这次拜访中,玛格丽特见识了王室最喜爱的、相当耗时的一项消遣。安茹公爵首先发表长篇大论,简要描述了在他领导下所取得的军事胜利(他的妹妹这样描述他的演说:“很难用语言形容母亲当时的感受,母亲爱他胜过爱其他孩子”),之后,亨利出人意料地邀请玛戈在花园中进行私人谈话。

他先是奉承玛戈。“亲爱的妹妹,我的至亲,我们一起长大,不离左右。你一定注意到我对你的感情胜过爱我的兄弟。”这些话没什么内容,但听来却很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