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贺兰悲歌 第三节(第3/3页)

但是梁太后背后之意,秉常岂能看不出来?自然也不肯答应。

自己的这个君主,虽然见事并不糊涂,但却少了居上位者的狠决果敢。

李清不觉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静静的等着。

过了许久,梁太后与秉常还在殿中争执着,但是声音却冷了下去,李清已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只见禹藏花麻不停地向外张望着。

去传旨的中使又回来了。

“国相依然托疾不来。”中使不太敢看李清的脸色。

“再宣!”李清铁着脸低声喝道。

“是。”这次中使连问都不敢多问,又急急走了出去。

中使一连跑了四次国相府,但是梁乙埋始终不为所动。最终李清也只得无可奈何地放弃。但是梁太后却不是这么轻易放弃的人。

她盯着秉常,厉声问道:“皇帝岂可任性?哀家想问问皇帝,若不如此,皇帝想要如何应对?”

“母后放心,待事情更明了一点,再议对策不迟。我已派人去召国相,国相必有善策。”秉常无论如何,也不肯松口。文焕被斥,若李清再派往地方,他的改制,实际上就是等同于失败了。

梁太后哼了一声,道:“皇帝怎可说得这般轻易?军机大事,岂能一再拖延。若待事情明了,大事早已不可为。国相告病当中,皇帝是一国之君,终须自己拿主意。”

“眼下之事,实离不了李清。莫若遣别人前往。”

“听宿将议论,我夏国善用兵之将,惟梁永能、李清数人,若遣不会用兵之辈,反误大事。皇帝要离不了他,待事情一了,再召回他便是。他想久镇边关,祖宗法制还不许呢。”

“嵬名荣也是几朝的老将……”秉常终于忍不住,反将梁太后一军。

梁太后淡淡一笑,道:“嵬名荣老了。”

“妹勒伦亦善战。”

“妹勒伦临阵无勇,多谋少断,不可托重任。”

“那野利辂如何?”

“野利辂有勇无谋,偏还有野心。李清、梁永能,虽然节制诸将,但是一道诏旨,便可解其兵权,无反侧之忧。野利家在国中根深蒂固,使将容易撤将难。”

秉常又问了诸将,都被梁太后否则,偏偏还言必中的。秉常顿时理屈辞穷,却只是不肯答应。

梁太后也不催促,只是坐在那里,默默地望着秉常。

禹藏花麻偷眼望望梁太后,又望望秉常,已知道无论如何,梁太后占尽了上风,秉常终须要屈服。但是仁多澣不敢来兴庆府,李清若再往地方,则大安改制终究是一句空言。他沉思许久,终于咬牙说道:“太后,陛下,臣斗胆……”

“驸马有何良策?”秉常似乎此时才意识到还有禹藏花麻在殿中,不由喜出望外,望着禹藏花麻。梁太后也饶有兴致地看着禹藏花麻,嘴角流露出的笑容,不知道是讽刺还是什么。

“臣虽无能,智勇不及李将军,但亦愿为太后、陛下分忧……”禹藏花麻欠身说道,两害相权取其轻,若一定要有一人离开兴庆府,自己走总好过李清走。

“你要请缨?”秉常不由愕然。

禹藏花麻苦笑了一下,道:“臣虽然不过一介武夫,但也敢保证,若有臣在,只须宋朝不是兴兵十万来攻,臣可为陛下当之。”他说完,眼光瞥了梁太后一眼,却见梁太后那若有若无的笑容,更加深不可测。禹藏花麻怔了一下,心中一凛,一个念头浮了上来:难道她本来就是想算计我么?这一想之下,愈发觉得此事大有可能,不由大觉沮丧。但是想来想去,自己不站出来,却又没什么别的良策。

“驸马请缨,我也是信得过的。”梁太后悠悠说道:“若是这样,实是两全其美。”

“这……”秉常一时还接受不了。

“请陛下放心。”到了这个时候,禹藏花麻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了。

“皇帝还犹豫什么?”梁太后拿眼睛斜睨了秉常一眼。

秉常犹疑了一会,终于点点头,道:“若是驸马,朕也放得下心。便依母后之策。”

禹藏花麻顿时松了口气,但心中又泛起一丝不舒服的感觉——在皇帝的心中,自己并没有李清重要,这件事情虽然早已知道,但是被自己亲自证实,却并非一件多少让人高兴的事情。他把目光移向梁太后,却见梁太后脸上波澜不惊,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这个女人,真是可怕啊。禹藏花麻心中闪过这个想法,连忙把目光收敛起来。离开兴庆府,也许未必是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