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哲夫成城 第三节(第3/6页)

李清完全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他抬起头来时,只看到一副名副其实的“兵荒马乱”的场景。到处都是血肉横飞,战马、骆驼乱成了一团,无意识的到处乱窜,有些马发起狂来,更是前蹄高扬,把骑在马上的骑兵给摔了下来,结果导致了许多的骑兵不得不疯了似的追赶自己的战马。最要命的是,这种慌乱,把本来没有受到攻击的后队也给冲散了。

“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

但是没有人能回答出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李清顾不得弄清楚真相,迅速的找到了自己的亲卫队,手持战刀,亲自勒束着乱成一团的部属,若是此时被人偷袭,大事去矣!

然而真是怕什么便来什么,李清刚刚略略控制住局面,眼见着东南方便扬起灰尘,大地传来震动之波。李清等人不由面面相觑。

“约有三千骑左右,从侧翼而来!”一个小首领在地上贴耳听了,面带惊疑的禀道。

“左右军准备迎敌!余部尽快勒束好队伍!”李清连忙发布命令,他此时根本没有功夫去追究这只骑兵是从哪里来的。

李清的话音刚落,那三千骑人马就出现在李清的视线之中。他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宋朝蕃军?!”

“狄!”

“包!”

“哪有蕃部姓狄?!”

“包顺?”

“全部闭嘴!”李清恶狠狠的大吼一声,厉声道:“左右军冲锋迎战!杀敌一人,赏酒十斤!后退一步者斩!”

“将军有令!杀敌一人,赏酒十斤!后退一步者斩!”

“将军有令!杀敌一人,赏酒十斤!后退一步者斩!”

果然,重赏酷罚之下,左右军立时士气大振,便听中军号鼓三声,西夏骑兵们再次发出兴奋的怪吼声,冲向包顺的蕃骑。

互射、对斫……

一场中规中矩的骑兵对决。

西夏军数量占优,却是久战之师,兼又屡屡受折,一番猛攻后,猛然发觉眼前的宋军蕃骑数量虽少,装备虽差,但战斗力却非同小可,便立生怯战之意,渐渐露出不支之象。

而狄咏与包顺与神卫营第四营都指挥使石行友,在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了“炸炮”这种新式武器,却没有料到遇上的对手,居然这般的沉着冷静——在炸炮的威力之下,居然还能迅速的重整阵形,组织起反击。

这“炸炮”本是兵器研究院研制出来的新式火器之一,实是一种踏发式地雷,乃用生铁铸造,有如碗大,内装火药与铁砂,上留一指粗的小口,以小竹管穿线于内。专用来挖坑埋设于敌人必经之地,将几十个炸炮都连接在一个叫“钢轮发火机”(在木匣内装钢轮与燧石,用绳卷在钢轮的铁轴上,从匣内引出,横拴于道路上。人马拌绳或拉绳,牵动钢轮磨擦燧石发生火花,使引信燃烧)的火槽上,以土掩盖。一旦敌人踏动钢轮机,立时发火爆炸,威力无比。这种武器是沈括与赵岩的得意之作,一经试制成功,文彦博立时便意识到这种武器的巨大作用,枢密院很快决定在西线试用,观察实战效果。因此不惜提前向西线派遣了神四营携此利器前来,兵器研究院还派了专门的研究人员随同前来,收集资料。

狄咏与包顺、石行友远远就发现了东大营的战斗,本来他们的任务是保护神卫营第四营,但是狄咏与石行友皆是初生牛犊,包顺又是蕃人,素来把纪律看得甚轻,三人一拍即合,竟然擅作主张,悄悄在西夏人的行军线路上埋设“炸炮”。但是又怕万一不效,折了神四营,且怕炸声惊了马匹,竟是把大军远远的藏了起来,只怕几个斥侯在此查看,若然炸炮奏效,方才进攻;若是无效,自然不敢去捋西夏人之虎须。只是却不知战场之上,时机须臾即逝,如此作为,虽然谨慎,却也错失了良机。

狄咏与包顺引兵来此,与西夏军交手几合,便知西夏人已有准备,二人竟也再无恋战之意。如此双方虚情假意的交手几合,各自送了几十条人命,竟是愈打愈远,一个南辕,一个北辙,一场战斗,就这么草草收场。

李清莫名其妙的接了这一仗,更是无心停留,回到南面战场之时,见宋军大阵已经退到东大营弩箭的射程之内,又见己方军队,从自己的中军以下,都是人疲马惫,士气低落,南战场的部属本来就听到巨响之声,已是惊疑不定,此时见到中军同袍不少人都是满头满脸的尘土,形容狼狈,兼又死伤惨重,军心更加动摇。李清知道这种情势,难以再战,当下便着人收拾了战死者的尸体,引兵退回石门峡。

东大营的战斗既然结束,在西大营僵持的夏军一收到传讯,也退回了没烟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