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安抚陕西 第六节(第2/6页)

刘庠与范纯粹对望一眼,有点怀疑的说道:“我估计要组织的人力,最少要数十万;花费的钱财,绝不会低于数百万贯。”

“我知道。”石越摆了摆手,道:“所以我们分工合作。兄等去巡视地方,做好准备的工作;而我来想办法,去把东风借来。”说罢,他注视着刘庠与范纯粹,郑重的说道:“希望希道兄与德孺兄不要以为我是戏言。”

“不敢。”

“治理地方,须要宽猛相济。以往陕西路百姓被驱使过度,我辈来此,定要殚心竭智,使百姓稍得休息。在大修水利之前,凡行政之事,能宽得百姓一分,便是百姓得一分利。切勿以善小而不为。地方不相干的杂徭,一定要约束各州县守令,越少越好。凡做一工程,事称须得先想好投入与收获是否相得,利倍于害,方可为之。若是劳而无功,更困百姓。”

“正当如此。”刘庠点头道,“惟陕西之大治,终须要西北平静。”

石越微微叹了口气,西夏不平,西北如何能平静?岂非缘木求鱼?他转过头,注目范纯粹,换过话题,说道:“本路学校情况如何?”

“登记之小学校有八百余所,诸县多者有十数所,少数不过一二所,规模大者数百人,小者二三十人。各州皆有州学,大小不一。此外尚有横渠书院与京兆学院两学院。在京兆府与河中府,各有一所数百人的技术学校。惟本路仅有一座官立图书馆,即京兆府官立图书馆,藏书不过三万卷。连河中府都不曾有图书馆。下官打算一方面派人去国子监游说,希望争取国子监能够尽早将陕西路列入计划中;另一方面,则希望能从地方募资,建立民立图书馆。陕西毕竟太穷,有许多书生走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路到京兆府官立图书馆看书,实在可叹。”

石越静静听范纯粹说完,方悠悠说道:“德孺不可以被数字所误。国子监现阶段重视的图书馆与州县学院,固然重要。但是德孺眼下不如先调查一下那八百所小学校,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如果不能开设国子监要求开设的课程,保证合格的师资与教学条件,是不能够享受抵税待遇的。要防着奸民从中钻空子,朝廷白白流失赋税。”

范纯粹怔道:“难道有人空设学校,却不办学?”

“德孺一查便知。有人用私塾义学来充小学校,有人设了学校的名义空占税赋,国子监的档案上有这个学校,但是去当地找,却根本找不到。对于奸吏来说,办了学校既是政绩,又可以从中间以抵税的名义侵占大笔赋税,国子监远在京师,核查困难无比;而仅仅是公文上的登记,地方民众则根本不知道,想举报也不可能。离任之前,能摆明下任就一起狼狈为奸;若是摆不平,则可以上报撤销学校……”

石越兀自侃侃而言,范纯粹的脸早已沉了下来,一脸怒容的骂道:“岂有此理!明日起,我便逐一调查这八百余所小学校,看看究竟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

渭州城。王韶回京后,原熙河地区的军事归李宪总管,而秦凤以至环庆一带诸州军的军队,则由渭州经略使高遵裕节制。按照新官制,渭州经略使并不是正式的官职,而只是临时的差遣。

此时,定远将军、武经阁侍讲、渭州经略使兼渭州知州高遵裕一身戎装,站在城楼之上,翘首东顾。

“高帅,始终不见石帅的仪仗。”说话的是高遵裕的部将,翊麾校尉顾灵甫。

“昨日的报告,石帅到了何处?”

“昨日上午石帅便离开了泾州。”顾灵甫言语之中不无担心。他与石越并无交情,但是石越贵为陕西路安抚使,是他们的顶头上司,若在自己辖区出事,大家都没有好果子吃。

高遵裕皱起眉毛,“再叫两队人马去接应。”

“是。”顾灵甫高声应道,大步走下城楼。

城楼之下,两个穿着低级军官服饰的中年大汉眉开眼笑的走上来,顾灵甫远远望见二人,立时大声喝道:“罗剑伟、李十五。”

那两人被吓了一跳,见到顾灵甫,慌忙行了个军礼,高声答道:“属下在。”

“你二人速点本部人马,往泾州方向,去迎接石帅。”

“是。”罗剑伟壮着胆子问道:“大人,不是已经派了几拨人马去了么?”

顾灵甫瞪了他一眼,喝道:“啰嗦什么?还不快去。”

罗剑伟慌得一缩头,忙不迭的应道:“是。”回头却见李十五早已先默然下城而去,连忙快步赶了上去。

二人整了本部兵马两都共二百一十人,出了东门。

罗剑伟笑道:“十五郎,我们兵分两路去迎接好了。渭州驻扎大军,平素并没有听说有什么山贼,石帅自然不会有事。不过若能先迎到,必有奖赏,却不能落这个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