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励精图治 第九节(第2/6页)

苏颂淡淡的回道:“如果让所有作坊全部开工,我能做到。”

“罢。”石越笑着摇了摇头,道:“只需整编一军,装备一军,如此足矣。以前的淘汰军器,不妨卖给民间的武装船队,装备厢军,还有辽人内战,甚是需要军国利器,普通的弓弩,正好送给他们。至于成本问题,我会再想办法考虑……”

苏颂笑道:“若皇上最终能允许彻底开放民间持兵器之禁,允许卖诸葛弩,那么许多兵器,也可以卖掉。民间用来打猎,却是最合适不过。”

石越脸然顿时黯淡下来,叹道:“始终是国家大防,能否最终通过,我亦没有把握。”

“但是所有的报纸都一致支持彻底解除持兵之禁,白水潭学院的技艺大赛马上又将举行,民间清议,却是一致支持的……”沈括插口说道。

“且看文相公要如何说。”石越摇了摇头,文彦博的心思,委实难猜,偏偏李丁文又被派出去了。

让石越没有想到的是,他今时今日之身份地位,早已不比以前,既便在政治声望颇受影响的情况下,亦有人对他讨好献媚。仅仅数日之内,便有工部虞部员外郎、来京叙职的淮南东路转运使、均州知州、虔州知州接连上表,公开支持解除持兵之禁,淮南东路转运使更是进一步重提当年石越钢铁奏折之旧事,甚至提出可以让部分兵器生产民营化!

石越自是知道这些人支持自己,并不是因为政见相合,而不过是这些人知道自己的地位日渐一日的巩固,希望凭借这种支持进行政治投机,为自己以后谋一个好职位。当年党附王安石的人,大抵便是此辈。石越自然不介意他们进行投机,但是“回报”这种东西,他暂时却没有准备给他们,他没有任何兴趣走上王安石的老路。

不过这几份奏折的确上得恰得好处,又过了数日,苏颂便同时向皇帝和尚书省提出了改进手弩与床子弩,装备整编军队,处理过往军器等一系列问题的札子。是否允许民间制造、携带部分兵器,立时成为朝廷必须要讨论的一大问题。

“数日之内,皇上接连召见韩绛、吕惠卿、文彦博、王韶、冯京、吴充、司马光、王圭、陈绎、蔡确、韩维、张璪、元绛、曾孝宽、郭逵还有李宪共十六名大臣,询问对于修路与军屯、解除持兵之禁、允许部分兵器私营的看法……”司马梦求一面说,一面打量石越的神色,却见石越面凝如水,竟是丝毫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

“关于修路与军屯,似乎只有吕惠卿与文彦博说要从长计议,旁人倒没有反对……”陈良忍不住说道。

司马梦求笑道:“学生好奇的倒是司马君实的态度,他看起来竟然是似乎很支持这个提案。”

“那么纯父你的看法呢?”石越忽然笑容可掬的问道。

司马梦求微一欠身,道:“学生开始非常奇怪参政为何提出那样巨大的计划,但是想来有潜光先生参赞,大人又一向谨慎,其后必有深意。而其后之计划,学生亦以为可行,朝野间才被公子庞大的计划吓了一跳,立即又有新的计划提出来,相形之下,无不觉得这个计划实在可行——大人这可是以退为进之策?”

石越苦笑着摇了摇头,道:“也不全是。”旋即笑道:“吕惠卿必然料不到我这么快抛出一个新计划。”

“但是学生更奇怪的,实在是司马君实的态度……”

石越淡淡一笑,司马光坚定的支持他的提案,原因可能有许多——石越纵然不是最好的选择,也是目前来说最不差的选择,彻底的打击石越对司马光来说完全没有好处,那只能让吕惠卿得利;而且,司马光也认为这个提案是值得一试的;但石越却知道,自己曾经向司马光许诺要力劝赵顼“永不加税役”——这才是司马光支持自己的关键。但是这些事情,他却没有必要告诉司马梦求,只是淡然说道:“君实之政见,无非是不扰民,不白耗钱财。修路之事,只要不白白役使百姓,而是发给工钱,多用厢军,且不在农忙之时进行,反是便民利民之事,与君实之政见便无根本之冲突;军屯之事,朝廷之利,众所周知,虽或损蕃民之利,然纯父若读《资治通鉴》,便知君实是将中国之利益置于夷狄之上的,并无‘德被天下’类的想法。整个计划若有何问题,亦只在于是否同意商人参预进来,文彦博之反对,若我所料不差,便为此事。”

司马梦求思索了一会,笑道:“原来如此。”

“但是皇上虽然心动,亦不会轻易下定决心。毕竟牵涉甚大,因此,皇上的使者,一早就出发,分道前往西京与江宁,询问富弼与王安石的意见……”石越漫不经心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