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励精图治 第四节(第3/6页)

但是没有人听得懂他的话。司马光蹙眉道:“死去的人诚然值得悼念,但是有英烈祠足矣。我总以为,如果创立先贤祠,一定会破坏董仲舒以来儒术独尊的地位……”

石越愕然道:“君实尚书何出此言?”

“朝廷为钻研奇技淫巧的人如此郑重的大开先例,如果说不影响天下的风气,我却是不相信的。如果只是入祠英烈祠,倒还算得合情合理。”司马光目光直视石越,似乎想直入他的内心,了解他心中真实的想法。

“君实尚书,这是一种偏见!”石越也正视司马光的目光,朗声而答,没有丝毫回避。

“偏见?儒学自是正统。”

“儒学不仅仅只有九经!天地之间,存在大道,要了解道是什么,就需要我们格物致知。仅凭九经,是不能了解天地的真理,圣人的本意的!”

吕惠卿心里其实是非常同意石越的意见的,但同时他也十分怀疑石越是不是别有用心。不过吕惠卿更明白这件事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含义——白水潭学院集体悼念死者英灵的事情,他早已听说,《汴京新闻》、《新义报》甚至《谏闻报》都有详尽的报道,因此吕惠卿没有丝毫兴趣去得罪白水潭学院上万师生。他更乐得看石越和司马光打擂台。

而与吕惠卿相反的是冯京虽然心里支持司马光的意见,但是却不愿意看到二人发生矛盾,这时见二人争执,便连忙出来说道:“我以为我们不必争执这些细节,政事堂本身是支持动议的,问题的关键在于门下后省,都给事中杨绘和礼科给事中吕希哲要如何说服?当务之急,是要尽量避免发生三驳的事情出现。”

吕惠卿假意沉吟一会,目光转向韩绛,问道:“韩相以为如何?”

韩绛本来就在为难,如果不支持石越,不免得罪了这个红人,若是支持,就要承担三驳的政治风险。杨绘的性格,他是非常明白的,虽然到时候是杨绘与吕希哲辞职还是他韩绛、吕惠卿与石越辞职尚且难说,但是事情走到那一步,本身就已经是失败了。他沉吟良久,才含糊的说道:“如果一点不改,再次递到门下后省,那是断然不行的。另外,我以为这次设立英烈祠与先贤祠,本来就是以政事堂的名义颁敕,那么,我们也需要一个体面一点结果……”但说了这么多,在座之人竟是没有人明白他的意见究竟是什么。

吕惠卿忍住笑,说道:“韩相的意思是,我们修改一个杨绘能接受,朝野能看得过去的方案?”

“正是。”韩绛微一犹豫,便点了点头应了。

吕惠卿环顾众人,说道:“若依在下的意思,不如做两手准备,一面且由石大人去草拟方案,最好能先说服杨绘与吕希哲;一面可由常大人先准备祭祀之礼,到时候纵然给事中们不肯通过先贤祠的方案,我们也可以给死者风光大葬,迎入英烈祠,以示朝廷之恩。”

韩绛连忙点头,赞道:“此议甚佳。诸位大人可有意见?”

众人自然都知道这是八面玲珑之法,自然也没有人会出来反对。石越虽知众人是在推诿,却也无可奈何,只得点头答应。

吕惠卿顿了一会,见众人都无意见,方又说道:“既是如此,那此事便算暂时议妥。咱们且说第二件事,也与兵器研究院有关。是一个叫赵岩的研究员改进火药,制成火药颗粒的事情。赵岩的嘉奖令已由吏部颁发,我们要讨论的,是军器监苏大人上表,请求扩大震天雷与霹雳投弹的生产,给永兴军诸路以及河北诸路诸军配备霹雳投弹。皇上下诏,询问尚书省与枢密院、学士院的意见。”

吴充待吕惠卿说完,便接过话来,道:“这时候推出这件事情,有利于提高兵器研究院的士气。自然是件好事。但是我以为装备军队,应当循序渐进。不如配合禁军整编进行,整编一军,装备一军,以霹雳投弹为主,神卫营才装备震天雷;河北与陕西,只需要少量装备便可。”

“装备诸军,吴尚书所议甚是。想来枢密院也会同意。”苏颂微笑道,“但是下官所说的重点,还是扩大生产。生产的地点,生产的规模……下官以为,可以在大名府与长安各设一个生产基地,此外,在江宁或者杭州设一个生产基地,再在桂州或广州设一个生产基地,生产的规模,大名府与长安,以日产五百枚至一千枚为额,东南两个地方,则以日产百枚为额。再加上京师的生产能力,大宋每天可以制造两千到三千枚霹雳投弹……”

“且慢。”司马光打断了苏颂的叙述,问道:“一枚霹雳投弹的成本是多少?”

“现在已经可以降到三百文左右。”

“一个普通厢军一个月的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