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为大观的“家国”影像(第2/2页)

再来说另一张合影。

中国人每以“几世”、“几世”同堂而自豪,因为积世越多,家族规模越大,家族的凝聚力相对也就越强。一般情况下,三世同堂很常见,四世同堂也不太难,而要实现五世同堂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五世同堂”几乎成了过去年代里许多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这张拍摄于1934年的“蒋氏家族五世同堂的合影”,是《老照片》迄今为止所发表的规模最大的一张家族合影照片,老老少少加起来,总计七十六人,实属难得之观。

拍摄这张合影,是为了志庆蒋氏家族的“双喜临门”,照片的提供者、蒋氏后人蒋世承先生在文中写道:

1934年新宅落成,适逢海筹先生九十华诞,为避繁缛的世俗礼节,5月,居家亲属前往莫干山,在新宅北侧小花坪前拍下此照。由徐行恭先生题额以志纪念。中坐者为海筹先生,左首边着黑马褂坐者为抑卮先生,余皆亲属子孙辈,少长咸集计七十有六人,最幼者年仅一岁,已属五世同堂之庆。蒋氏家人除年老病故者外,于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有一人去了解放区,六人去了台湾,一人去了日本,余皆经受艰苦的思想改造,逐步融入社会主义新中国。时至今日(2007年10月),照片中的七十六人,仅剩下海筹先生的孙辈三人,重孙辈二十人,玄孙辈三人,各自成家立业,星散四海矣。

前些年,有论者高度评价近代以来像义宁陈氏等一些家族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所做的贡献,其实在其他一些领域,也不乏这样的家族,像无锡荣氏之于纺织业,而杭州蒋氏一族在金融业方面的贡献,也足可称道。当年,蒋海筹先生从店铺学徒做起,后自制木质织绸机,自产自销,逐步壮大,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其开设在杭州的蒋广昌绸庄逐渐成了闻名全国的丝绸织造企业。后在其子蒋抑卮先生主导下投资金融业,控股杭州兴业银行,一度在国内金融界呼风唤雨,举足轻重。

然而,让蒋氏族人没有想到的是,莫干山上这幢豪华别墅的落成,竟成了蒋氏所经营金融业由盛而衰的分水岭。对此,蒋世承先生在另一篇文章《忆抑卮公》中写道:“1930年以后,抑卮先生眼疾复发,胃病缠累不堪,居家日多,每逢银行有重大事故,决策层会议往往移到抑卮先生在范园的寓所召开……而抑卮本人则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追求个人生活的安逸享受,养病纳福。继在杭州购入胡雪岩故居,1931年前后又在莫干山购入德侨别墅一宅,买下周边山坡地五十余亩,遍植松竹,请陈植先生另行设计,在山坡中部新建豪宅别墅一幢,内置圈形楼梯,安暖气设备,尤为人乐道。抑卮先生于是整年在山上养病,深居简出,不复视理浙兴日常业务……”

实际上,在中国,家族产业的没落是迟早要发生的事,即使蒋氏一族的经营没有因抑卮公的病累或耽于安逸而走下坡路,也无法逃脱接踵而至的日本侵华、国共内战以及后来时代变迁的种种冲击与不测。这也是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中国家族产业都无法摆脱的宿命。

至于蒋氏后人,后来并没有因家族产业的没落而没落。盖因蒋氏家族一向注重教育,在对社会的文教事业多所捐助的同时,对自己后代的培养也是不惜钱财。虽然家族的产业一落再落,而蒋氏后人却是人才辈出,遍布教育、科技、医疗、文化、政界等诸多领域。像蒋海筹先生重孙辈的蒋彦永,是国内著名的外科大夫,当年他挺身而出,铁肩道义,为遏制非典的蔓延所做的贡献,已为世人所熟知,所钦佩(这是大家熟知的,彦永先生还有一些世人所不知的壮为,同样感天动地)。最近所谓“中华脊梁”的评比,爆出某些影视明星不惜花钱买名的丑闻,贻笑大方。窃以为,果若认真地推选“中华脊梁”,彦永先生倒是当之无愧。蒋氏后人中还有同为重孙辈的蒋彦士,早年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归国后先从教,后从政,累居津要。照片上的众多后人,虽曰“星散”,却不乏“俊彦”,这自然与家族的孕育也是分不开的。

图三 2010年5月,相隔七十六年之后,蒋氏后人在莫干山昔日别墅前再度合影留念。二排右一为蒋彦永先生。(蒋世承提供)

2010年5月,星散海内外的蒋氏后人再度聚首,故地重游,缅怀先祖。抚今追昔之余,他们在七十六年前家族合影的同一幢建筑前,拍下了又一张全家福,续写了一个百年家族的影像记录,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