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脱亚入欧”论

在日本的货币中,面额最大的是一万日元,它上面的头像是福泽谕吉,他就是日本近代史上“脱亚入欧”论的倡导者。

“脱亚入欧”并不是说日本要脱离亚洲范围,成为欧洲的一部分,而是要日本作为亚洲的一员,向欧洲各国看齐。说白了,当时的日本已经正式把欧洲各国当作了楷模,并逐步迈进强国的行列。

而在成为强国之前,最根本的是要在险恶的国际环境中自保。日本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也比较贫乏,所以要努力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向海外扩展。同时立足于国土安全的考虑,山县有朋首相在1890年介绍施政方针时提出了“主权线”和“利益线”两个概念。所谓主权线,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国界线,每个国家对在其国界线内的领土拥有主权;而利益线则是为了保障主权线的安全而划定的一部分区域。山县有朋认为,为了保持一个国家的独立,只守住主权线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对利益线内领土等的控制,来保证本国不受侵害。这就像是在豪宅的外面安装铁丝网、红外线探测器等安全措施,来保证自身的生命财产不会受到损害,而日本则直接把朝鲜半岛圈到了自己的利益线范围之内。

日本知道自己不能轻易把手伸向朝鲜,因为一旦要和朝鲜开战,中国作为朝鲜的宗主国必然不会坐视不理,而且当时的中国,由洋务运动而引起的近代化进程也在逐步进行,对于拥有镇远、定远两艘大型战舰的中国,日本并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日本决定在机会来临之前,避免正面交锋。到了1894年,朝鲜爆发了甲午农民战争,日本乘虚而入,已经做好准备,要拉开架势与中国干一场了。最终,甲午战争以中国割地赔款、放弃对朝鲜的控制而收场,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一步步加强。

可是日本的舒心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沙俄控制了中国东北,并直接对当时处于日本控制下的朝鲜半岛造成了威胁。对于已经闯到利益线边缘的沙俄,日本肯定不会甘心。在交涉无果之后,日俄战争最终爆发。

福泽谕吉

福泽谕吉在伦敦(文久二年,即1862年)

这一战在世界上的受关注程度远远高于甲午战争。在日俄战争中,日本首次把自己推向了当时世界舞台的中心。法国、德国并不希望沙俄的势力进一步扩大,而美国、英国也不愿意看到日本在亚洲的势力进一步扩张。所以虽然表面上是日俄两国的战斗,实际上却真正牵涉许多西方国家的利益。战争进行得非常惨烈,因为沙俄在国土、资源方面跟中国很像,而在国际上的角色又像日本,日俄两国都还没有完成资本主义转型,又都在寻求向外攫取利益。占领中国东北的沙俄和占领朝鲜半岛的日本可以说是势均力敌,所以虽然战争最后以日本胜利告终,那也是拼尽了全力才打赢的,自身损失也非常巨大。不过沙俄在和约中将自己在中国的一些权益转交给了日本,也算是对日本的补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