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本土化以后的佛教建筑

日本基本上是单一民族国家(约98%是大和族),尽管有过内战,但民族的一体感还是很强的,这使日本从古至今就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建筑的风格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整齐划一。从外国传来的新技术,也是从中央开始向地方普及,所以建筑样式从南到北都一样,没有太大的地域区别。

日本的佛教建筑最初是模仿中国的式样,8世纪时,一个寺庙通常由7个部分组成,包括佛塔、正殿、禅房、钟楼、藏经阁、僧舍和斋堂,四面环绕着土墙。建筑严格对称布局,比如飞鸟和奈良时代所建的飞鸟寺和四大天王寺,都是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山门、塔、殿堂,四周用回廊连接。但这种对称布局经过日本文化的吸收,后来慢慢消失了,到13世纪时,日本大多数寺院都改成了非对称布局。

公元670年,法隆寺遭遇大火,重建时,建筑师把原来停尸用的庙堂合并到了金堂里,并在旁边建了一座塔。100年后,寺内的高地上又建起了一座法华堂。法隆寺就这样在不断翻修中,从对称布局一点点变成了非对称风格。这种改变的一个原因在于,日本山多丘陵也多,不对称的布局更适合自然地形。

说到佛寺,就不得不说大名鼎鼎的金阁寺。日本有两个金阁寺,一个是建筑上的,一个是文学上的。三岛由纪夫在小说《金阁寺》里描写了一个名叫沟口的和尚,沟口天生结巴,非常自卑,而且孤僻,从小就听父亲说:“世上没有什么比金阁更美的了。”父亲去世后,他就遵照父亲的遗愿来到金阁寺做了一名小和尚。此时,“二战”已经快要结束,日本国内的局势也开始恶化,美国飞机经常来轰炸,沟口经常幻想金阁寺被空袭后燃起熊熊大火的模样,而且已经确定这早晚会成为事实。金阁寺的美在他心里开始动摇,尤其是他又一次目睹了住持嫖妓后,就更受刺激,于是在一个雨夜里,放火把长期束缚自己的金阁寺烧毁了。

历史上,金阁寺在1950年确实被人放火烧成了灰烬,不过放火的人不叫沟口,而叫林承贤,他放火的动机也不是三岛所写的那样,而是觉得“世界太乱”和“为了向社会报复”。事后,他被判劳动改造7年,出狱后第二年,他就死于结核病和精神障碍症。他的母亲在他出事后接受警察询问,在返回的途中从火车上跳进保津川自杀身亡。

现存的金阁寺是1955年时依照原样重新修复的,1987年,全殿外壁的金箔全部更换,成了现在的状态。虽然是仿建的,但仍是京都最有名的建筑。

金阁寺

鹿苑寺是京都市北区的临济宗相国寺派寺院。

寺名源于室町时代第三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的法名。

核心建筑、拥有三层楼阁的舍利殿内外贴满金箔,

因此包含舍利殿在内的整个寺院,又被称为“金阁寺”。

1950年,因21岁的见习僧人林承贤放火自焚,舍利殿被完全烧毁。

1955年,舍利殿依照原样修复建造。

1987年全殿外壁的金箔全部换新,成为现在的样子。

1994年金阁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历史建筑。

金阁寺的正式名称是鹿苑寺,是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隐退以后兴建的,作为他宅邸的一部分。“鹿苑寺”这个名字来源于足利义满的法名“鹿苑院天山道义”,金阁只是寺内的主体建筑舍利殿,是足利义满修禅的地方,因为它太漂亮了,大家就习惯性地把鹿苑寺叫作“金阁寺”。除了金阁以外,鹿苑寺内还包括夕佳亭、龙门瀑、白蛇、陆舟之松和岩下水。鹿苑寺里留有很多足利义满的气息,比如陆舟之松是他栽种的盆栽,现在已经600多岁了,岩下水是他洗手用的水。最可惜的是,殿里的足利义满木雕像和很多经文都被林承贤一把火烧毁了。

金阁寺其实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建筑,一共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平安时代的贵族建筑风“法水院”,第二层是镰仓时代的武士建筑风“潮音洞”,第三层是中国唐朝的建筑风,属于禅宗佛殿建筑。金阁寺的魅力之一就在于,把三种建筑风格融为了一体。

中国也有一个金阁寺,在山西五台山上。中国的金阁寺是参照印度最著名的那烂陀寺建造的,还请了那烂陀寺的纯约法师亲自来监工,它所处的地势非常高,大约海拔1900米,金阁寺本身又有30多米高,所以可以说是高耸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