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胜负不在物质,而在精神

日本国内自然资源匮乏,“二战”后期又要与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的美国为敌,自然是力不从心。但当时的日本并不怎么重视物质的力量,而强调“精神的强大”,认为只要全体国民团结一心,就没有不可战胜的敌人。为了战争的胜利,官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动所有的国民,为“捍卫国土”而战斗。

首先,由于大量成年男性被军队征用,国内的壮劳力明显减少。为了填补空缺,大量的女性从相夫教子的传统生活中脱离出来,走上一线的生产岗位,她们不可避免地被安排了不适合女性从事的工作,比如重体力劳动、技工等。除工业外,农业方面也必须老人、妇女、小孩儿齐上阵,才能弥补家中壮劳力的空缺。即便如此,女性的工作适应能力和熟练度也远远不及男性,原本可以从事生产的时间都花在了训练女性适应工作上面,生产效率也没有多少提高。

另外,令人惊讶的是,日本女性在国内不仅要承担生产工作,还要接受最低限度的军事训练。国内有专门的陆军军官会教授女性如何使用竹枪,以防敌人攻进本土时,可以进行最后的抵抗。这下子,连女性也被武装起来,还留在国内的男性更是责无旁贷,相扑运动员、寺庙里的僧人,无一例外都拿起了枪,日本全国上下弥漫着一种全民皆兵的气氛。

“二战”中,受到战争思想洗脑的日本人不仅自己会努力渡过难关,也不忘给身在前线的将士送去祝福。当时的一位女高中生,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在冬日穿厚外衣时,回答道:“因为我想到了那些在中国北部打仗的战士们。”话语中满含着如同亲人般“有难同当”的情谊。也有市民在街头举着一块布料,手里还拿着一根针,每当有路人经过,就会邀请他们在这块布上缝上一针,如果这块布被1000个人缝过了,就会被寄给在前线作战的亲属做护身符。这个护身符叫“千人针”,上面大都附有两枚铜钱,分别为“五钱玉”和“十钱玉”,意思分别是跨越“四钱”(与日语“死线”谐音)和跨越“九钱”(与日语“苦线”谐音),其中满含着亲友盼望其平安归来的愿望。尽管这种布并不能为自己挡下子弹,但每一个收到来自家乡祝福的将士都会毫不犹豫地将其带在身上,时常地看一看,会给他们继续战斗、生存下去的信念。

但是再怎么强调精神力量,也无法弥补物质不足的现状。日本国内的民众虽然天天喊着支持前线、保卫国家,但是这些口号又不能当饭吃,他们还要饥肠辘辘地在国内从事生产,不满和厌战情绪开始滋生。很多人开始出现营养不良、失眠等症状,国内的士气终于跌落谷底,再加上前线战事节节败退,战争的失败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