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什么是泡沫经济

大型迪斯科舞厅、性感服装、高房价、公司奖金、奢华的生活……如果你问上一代日本人对泡沫经济的印象,多半会得到这样的回答。2007年,电影《重返泡沫时代》上映,再现了日本当时富足、奢华的社会百态。许多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观众会说,那个时期真是太好了,不用工作就能赚到很多钱。

泡沫经济是什么?早稻田大学盐谷隆英教授将之概括为“资产价格的上升幅度远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举个例子,明明是一个小毛贼,江湖上都流传他是个绝顶高手,名声远远大于本领,这个名声就是一种泡沫,小毛贼身份被揭穿也是迟早的事。

泡沫时代的时尚

(1)乌黑发亮的头发

(2)粗眉毛

(3)垫肩

(4)金色纽扣

(5)香奈儿风格的包

(6)裙子在膝盖上方10 厘米处

a垫肩

b五颜六色的西装

c从肩部到裤管都很宽松

那么,日本的泡沫经济是怎么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提出了“贸易立国”的口号,靠大量出口,在20世纪80年代占据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由于日本卖到美国的产品远远多于美国卖到日本的,所以美国觉得是自己成就了日本的经济,进而很多美国政治家都认为,日本的赢利与美国的亏损绝对是因果关系。美国高层在首脑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美日之间严重的贸易失衡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最大的威胁。日本靠出口赚了这么多钱,接下来将直接影响以后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发展方向,美国哪能允许亲自扶植的小弟就这么赶超自己?于是美国赶紧跟日本签署了一份协议,让日元大幅度升值,同时打开了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大门。美国的意思很直接:你们就别再打出口赚钱的主意了。日本迫于压力,只好想办法找新的赚钱门路。

日元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升值,仅在1985到1988年间就足足升了一倍。当时,美国总统里根有一套“强势货币代表强势国家”的理论,所以日本政府内部,包括首相在内的很多高官也相信日元升值是因为国家强大。

美国为了平衡美日两国的贸易收支而使日元升值,但两个国家都没有想过到底要升到什么时候才能平衡,以及这样升下去,日本能承受到哪一天。

这期间,美国给日本指了条路:多发点儿钱,少收点儿税,让老百姓买得起东西,别光顾着出口,也扩大一下内需。日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照做。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手里的钱忽然变多了,随之而来的是,房价变高了,而且高得离谱。当时社会上非常流行“土地永远不会贬值”的说法,还说房价一路上涨,卖掉日本皇宫可以买下美国加州、卖掉东京23区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很多人购买公寓自己不住,等几个月后卖掉,就能赚好几千万日元。为了能得到大城市周边的土地,许多公司甚至利用黑社会力量抢夺,又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尽管这时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是一种泡沫经济,但更多的人还是陶醉在“经济奇迹”里。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美学者揭穿了泡沫经济的事实时,日本的高官和学者们还嗤之以鼻,认为是西方人的“酸葡萄心理”,而这时,也正是泡沫经济的顶峰。当时,偏远的乡村土地作为旅游资源也被炒成天价,赚到的利润就用来购买股票、债券、名贵的艺术品和古董、跑车等。这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日本钱”了。而随着股票价格上升,日本人购买法拉利、劳斯莱斯这些高档轿车的消费热潮也不断高涨。当时有专家站出来说,日本市场上根本没有投机,即使有,那也是竞争。

1989年,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泡沫经济的本质,日本上下表演了“击溃泡沫”的大合唱。这一年,日本政府给泡沫经济来了一套组合拳:第一招,用减少银行存贷款业务的方法来实现金融紧缩政策;第二招,降低地价。这两招分别击溃了股市泡沫和土地泡沫,同时也导致了二者的彻底崩盘。

资本家们该撤的撤,该抛的抛,这又加快了股市的崩盘速度。1990年,不出半年时间,东京证券交易所一些股票的价格就从下跌200日元变成了下跌30000日元,到了年底,平均股价跌了将近40%。

房价的下降要慢一步,1989到1992年间,从东京到东京附近地区,再到大阪这样的大城市,最后波及全国每个地方,房价全线下跌,而这种下跌一直持续了10年以上。